《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名称:
《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 二、研究报告关键词: 幼儿 教师 家长 衔接 三、研究报告摘要: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同、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和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等原因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阶段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而家园的共同配合是幼小衔接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就成了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从而使其心理、智力等各方面发展更稳定。 四、研究报告正文: (一)研究的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即将进入小学,这对于一个幼儿来说,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必然要面临新的问题,开始新的人际交往,幼儿也要努力适应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衔接工作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临近幼儿园毕业,许多家长还为子女即将入小学投入可观的精力和财力。有的家长对教
师说:“你们可以多教一些小学的知识,让孩子早一点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可见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读写算等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而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排到末位,对幼儿情感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却不太关注。另外家长对幼儿园开展了哪些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也不清楚,对此类活动更是不了解,所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针对这一情况,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托我园的课题《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策略研究》,进行《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的子课题研究。旨在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充分做好入小学的各项准备,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家园密切合作,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二)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⑴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和家长都能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
⑵通过家园共育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⑶探索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方法,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并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了解。
⑷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 2.研究思路:
⑴通过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们从幼儿园的大环境中与班级小环境两个方面来创设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孩子年龄小,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环境的熏陶。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观赏的养成好习惯的图画与标记。大班的孩子还一起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之中,教师将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一些好习惯养成的提示标记展示在班级里各个游戏区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来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是我们教师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培养的途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关键期,在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游戏化的方法来组织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年龄段开展有针对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亲子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3.研究内容:
⑴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教育理念,具体要求。在家园合作优化幼小衔接教育方面形成基本的 模式和具体内容。
⑵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对入小学产生兴趣,对小学的生活制度、学习形式、规则要求等有初
步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入学心理准备。
⑶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调整,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合作的方式。 ⑷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建立三个关键意识(任务意识、时间观念、规则意识),强化对幼儿良好
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⑸提高幼儿多种学习能力。(自主阅读的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围绕
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4.研究方法:
⑴调查法:对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幼儿、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
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寻求解决的对策。
⑵观察法: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注重仔细观察幼儿的个性与发展,教师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
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家长沟通。
⑶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研究过程:
幼小衔接,家园合作尤为重要。只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才能有效实施家园互动方案,才能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实现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⑴多方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讲座”、“走进小学”、“小学老师来上课”,“家庭庆祝会”等活动。我们通过请小学老师做讲座、毕业班家长谈体会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到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孩子入学不适应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预约去年毕业的学生家长,针对孩子报名时的情况、入学后的状况谈前期在幼儿园参加幼小衔接活动的体会,将幼儿园设计幼小衔接活动的理念传达给现在的大班家长。提供调查问卷,了解家长需求,事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了解、进行归纳梳理做成文本资料。 其次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的联系:同小学老师交流,及时把家长的困惑反映给小学老师,让讲座内容更符合家长需求,纠正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偏差。最后预留足够的互动交流时间以满足家长的提问需求。
通过讲座,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内容及其重要性,了解到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互相配合,要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好习惯使孩子获益一生。
⑵家园合力,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初步的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开展了“成语点名”、“清晨播新闻”、“小小记录本”、“能干值日生”、“养蚕达人”等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家长的紧密支持和配合,就以“养蚕达人”为例:班级开设养蚕角,照顾蚕宝宝的重任就落在了孩子们的肩上。但是在管理中,经常会发生忘记喂桑叶或桑叶太多,不能及时清理蚕盒的现象。因为管理方法是个抽象的概念,对教师强加的方法孩子们往往迫于权威会遵从,但是在操作中经常会发生
幼小衔接中关于家园合作的探究--参考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