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委员会初布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2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8.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 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二、 关于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学生需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打“√”。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
4.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标、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
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卓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审评工作分与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时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评委不得参与对其同声(区、市)高校、其本人亲属作品的评审工作。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三、 7.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评审程序 1.各省(区、市)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要按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对报送作品进行认真的初评。
2.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对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报送和发起高校直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的作品在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预审,预审要提出是否进入终审和获奖等级初步意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全国
评审委员会负责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评审工作的常务副主任的主持下先期进行评审,选出一定比例作品赴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展示。
4.终审决赛期间,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厅对作者提出问辩,并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实物。每个评委须同在场的属于自己负责评审的作品的作者至少接触一次。
5.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
6.评委会应于终审开始时在主人的主持下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
五、各省(区、市)初评工作,由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主持。
第四部分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时校内规模最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科研作品竞赛活动。“挑战杯”的参赛面广,课题选择自由度打,学术含量高,年年都吸引了众多科研爱好者同场竞技。它不仅鼓励和推动了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更成为大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已经举办了三届,届届都成为校内的一大焦点。
一、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的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的目的:
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
促进我校学生学术科技科研活动的蓬勃发展。
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当代大学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知识和才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强。
第五部分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章程
第一条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陕西科技大学
委员会、科技处、教务处、校学生会主办;由各院系(部、处)团委、学生会,校学生会科技协会承办;是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的基本方式:在校学生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以及遴选上报参加陕西省“挑战杯”竞赛的作品等活动,推动我校学生学术科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章 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
第三条 对参赛者的身份要求:本届“挑战杯”的申报工作于每年10月开始,凡在竞
赛当年注册并尚在校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四条 对作品内容的规范: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申报日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距竞赛申报以前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竞赛申报日不到一年,而非在一年内完成全部工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
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高职生与专科生作品、本科生作品、研究生作品。以下五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 1、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2、 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3、 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的作品 4、 省级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5、 已参加过往届“挑战杯”竞赛且获奖的作品
第五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各和学术
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于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六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
予评审: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第七条 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指导教师(或
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