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养生学的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扎根于祖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总结以及探索。

2.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一、协调脏腑;二、畅通经络;三、清静养神;四、节欲葆精;五、调息养气;六、综合调养;七、持之以恒

3.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4.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5.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6.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7.《黄帝内经》提倡“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奠定了中医学基础,也奠定了中医养生学基础。 8.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道教所行养生之术很多,如外丹、内丹、服气、胎息、吐纳、服饵、辟谷、存思、导引、行蹻、动功等 儒家养生思想:1、强调精神调摄;2、注意身体护养 “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3、倡导饮食卫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佛家养生思想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对酒、色、食、财等诸方面欲念的节制和约束,以使人专心修禅,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充实了养生学中“养神”、“固精、“节欲”等方面内容

《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内经》则是集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实践之大成,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9.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周代,定期沐浴已成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商代甲骨文中,出现“酒”

10.导引、气功、按摩共同成为动形养生的三大支柱。

11.华佗模仿虎、鹰、熊、狼、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导引法,称之为”五禽戏”。

12.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的基本过程。

13.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14.一个健康无病,没有衰老的人,应该具备下列生理特征: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缓匀、形体壮实、面色红润、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宏亮、须发润泽、食欲正常。

15.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早衰的原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遗传因素;七情太过;劳逸失度。

16.形神合一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

17.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形”两大部分,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一)守神全形:①清静养神;②四气调神③气功练神: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

④节欲养神;⑤修性怡神。 保养精、气、神的根本,在于护养脾肾。在生理上,脾肾二脏关系极为密切,先天生后天,后天充先天。肾之精气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过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

18.南方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

19.中药材的 “性” 、 “味”,四性:即寒、凉、热、温四种药性,寒热偏向不明显的为平性;五味:即辛、酸、甘、苦、咸五种药材滋味,另还有淡味.

20.药物性寒凉能清热泻火,性温热能温阳散寒。

1

21.寒性体质的特征:手脚常冰凉,怕风,怕冷;不喜喝水,很少口渴,养五脏、调气血;经常有气无力;精神萎靡,脸色苍白。热性体质的特征:口干舌燥,口臭口苦,喜喝冷饮,脾气易躁易怒,尿少而色黄 22.起居养生的意义包含有积精、全神,通经脉、强筋骨

23.居处是人们生存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居住环境,讲究房屋的朝向、采光、湿度、通风、美化。 24.衣着服饰养生讲究三因制宜,顺时、顺地、顺人着衣。

25.通畅二便养生要注意调节饮食,排泄有时,便势注意用力,运动按摩保健。 2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体现自然与人体阴阳变化的作息规律。

27.睡眠的姿势:1、仰摊 –摊尸 2、卧虎-俯卧位 3、侧龙。睡前准备:1.饮食、饱食而卧,睡前忌浓茶、烈酒之类刺激、兴奋性饮料;2.睡前心境平和;3.睡前自我按摩;4.睡前用热水泡足;5.睡前饮水。

28.一般认为高血压、颈椎病及脊椎不正的病人不宜使用高枕;肺病、心脏病、哮喘病病人不宜使用低枕。否则,不利于康复。

29.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六字诀为传统养生功法。

30.经络的作用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31.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一夫法”:令患者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划一条直线,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32.针灸养生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通过作用于机体的经络腧穴系统,激发经气、调整脏腑而产生防治疾病、养生保健校园的一种养生保健疗法。 33.毫针刺法讲究“得气”,有酸、麻、胀、重感、循经传导等现象。

34.灸法: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拔罐、刮痧、穴位敷贴民间广泛的养生方法,刮痧以每周1-2次为宜,穴位敷贴刺激小的药以每隔1-3天换药一次为宜。拔罐是利用人体体表负压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35.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检查疾病的方法。

36.中医学基础:七情致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下 篇 审 因 施 养第 一 章 因 人 制 宜 第一节 不同年龄养生

三、青少年(12~24岁)养生12~18为发育期,18~24为青年期。

三、青少年的养生方法:1.心理养生指导;2.加强自身修养,接触社会;3.科学性教育:4.培养坚强的性格。 2.饮食调摄:1).充足的营养,多食优质蛋白。补充全面。2).合理安排餐次及各餐的食量。定时定量 3.健康教育:注意作息规律、不要沾染恶习、衣着宽松:4.体育锻炼 三、中年养生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中年:45~60岁。生命高峰历程,人生生命活动由盛转衰。

(二)保健要点:保持乐观向上精神状态,增添生活乐趣,释放不良情绪,调节心理压力。

(三)中年人的养生方法:1.保持健康心理;2.注意劳役结合;3.节制房事4.合理膳食5.加强锻炼 四、中年养生:>60岁,进入老年期。

(一)生理和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的自然衰弱,机体调控阴阳协和的稳定性降低。 器官衰老不段衰老,心理变化。

(二)老年人的保健要点: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命状态,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三)老年人养生方法:1.运动养生:(1)散步(2)慢跑(3)太极拳(4)气功2.精神养生老3.饮食养生 1、食宜多样。莲子、淮山药、藕粉、核桃。。。等。2、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少吃盐。

3、食宜少缓。细嚼慢咽。4、食宜温热熟饮。粥为最宜之物。可加中药调理。药粥养生。补齐,加黄芪。补血加当归。补肾加五味子。补心加少许人参。补脾胃加枣。

4.保健养生:灸保健穴位。如大椎穴、中脘穴、三阴交、足三里等。

5.按摩养生。注意不要使用重手法,轻、柔为主,针对疾病保养为主。6.药物养生7.娱乐养生,音乐、书法、跳舞等。8、房事养生;9、起居养生

2

一 男性保健要点:1.节欲保精:男子以精为本。2.调神养精3.养护阳气4.戒烟限酒5.饮食调养:饮食补精,饮食生精。血肉有情之品。 助阳气:花生、枣、狗肉、羊肉、姜、蒜;生阳气:当归炖鸡,核桃炒韭菜。6.药物调养 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蜂蜜、牛骨髓等补气;鹿茸、巴戟天、仙茅、杜仲、菟丝子;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龟板胶、鹿归补肾丸等。不可迷信。不可纵欲。 女性保健:女子以血为本。(一)月经期保健,肝肾关系到月经调畅。月经期应该以保持经血泄而有度。

行经期注意:1.调畅情志2.调适寒温:注意着凉。3.合理饮食。应以中正平和、清淡而易于消化、寒温适中的食物。实热证:莲藕、生地、芦荟等。阴学血不足者:大枣、桂圆、莲子、核桃,选鸡、鸭、牛奶等补之。4.适度运动:调畅气机。5.避免房事6.用药宜忌。经期不适感一般不用药。防治滥补。7.清洁卫生。

(二)妊娠期保健1.调情志,戒恼怒2.怡心神,施胎教。静养、看书、赏乐。3。戒房事,小勤劳。绝欲为要。小劳,调气血。4.辟外邪,慎寒温。防病 5.节饮食,慎用药。 呕吐重者,少食多餐。理气安胃:橄榄、生姜、萝卜,消食:山楂、米醋等;呕吐剧烈者,给予番茄、西瓜、蜂蜜等。注意饮食多样化,易消化,淡滋味。用药禁忌。6.讲究卫生常体检,着衣舒适为度。常洗澡,换衣裤。

(三)产褥期保健:1.知静养,勿过逸,产后24小时,必须卧床。2.节寒暑,辟外邪注意保暖3.宜食补,忌生冷。4.畅情志,防抑郁。5.讲卫生,忌房事

五)更年期保健一般指45~55岁。保健:1.情绪稳定乐观2.注重饮食调养3.适量体育活动4.定期检查身体。 一、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从事思维活动为主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使脑血管紧张度增加,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 基本原则:健脑补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强筋壮骨,动静结合。

一、工作保健法:1.科学用;2.改善工作环境.其次是良好的采光。3.选择正确的工作姿势4.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二)食物健脑1.合理营养,全面膳食2.多食健康补脑食物。

(三)适度劳动:1.全身运动;2.局部运动;按摩保健:1.头部按摩2.颈、肩部按摩

科学的工作和休息:1.注意劳动防护;2.实行工作休息;3.定期健康检查(三)运动健身根据工作特点安排,科学、合理地进行。(四)适当用脑

第四节 体质养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其体质上之偏,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这就叫体质养生法。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二)、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1.先天因素;2.地理环境因素;3.饮食营养;4.性别因素。5.年龄壮幼;6.精神因素 二、体质养生方法

(一)平和体质——阴平阳秘

1.体质特点: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寒热,睡眠安和,胃口良好,两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2.养生原则:平补阴阳,未病先防

3.养生方法:饮食调养;药物调养;精神调养;环境起居调摄。

(二)阴虚体质:由于濡养人体的阴液亏乏而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 2.养生原则:滋养阴液。

3.养生方法:1、饮食调养 饮食调理的原则是保阴潜阳,宜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并着意食用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则应少吃。

2、药物养生 可选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加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黄精、玉竹、玄参、枸杞子、桑椹、龟板诸药,均有滋阴清热之作用,可依证情选用。常用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由于阴虚体质,又有肾阴虚、肝阴虚、肺阴虚、心阴虚等不同,故应随其阴虚部位和程度而调补之,如肺阴虚,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宜服天王补心丸;脾阴虚,宜服慎柔养真汤;肾阴虚,宜服六味丸;肝阴虚,宜

3

服一贯煎。著名老中医秦伯未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四大优点,服后有食欲增进、睡眠酣适,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很值得采用。

3、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允应遵循《内经》“恬澹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加强自我涵养,常读自我修养的书籍,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此外,节制性生活也很重要。 4、环境调摄 阴虚者,故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常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因此,每逢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有条件的应到海边、高山之地旅游。“秋冬养阴”对阴虚体质之人更为重要,特别是秋季气候干燥,更易伤阴。居室环境应安静,最好住座北朝南的房子。5、节制性欲6.体育锻炼 (三)阳虚体质:是指阳气不足而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平素怕寒喜暖、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

2.养生原则:温补阳气,着重脾肾。

3.养生方法:1.饮食调养 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

2.药物养生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3.精神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4.环境起居调摄 5.体育锻炼

四。气虚体质:是指由于一身之气不足而致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1.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光)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体倦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2.养生原则:补气养气,肺主一身之气,肾为气之根

3.养生方法:1.饮食调养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莸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2.药物养生 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3.精神调养4.环境起居调养5.体育锻炼 五)血虚体质

1.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不耐劳作,易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 2.养生原则:养血补血,兼以补气。

3.养生方法:1.饮食调养 可食荔枝、松于、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药物养生 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3.精神调养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4.环境起居 5.体育锻炼 (六)阳盛体质

1.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赤,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 2.养生原则:清热泻火,适当补阴

3.养生方法: 1 饮食调理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象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2、药物调养: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3.精神调养 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有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4.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来。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

4

(七)血瘀体质

(一)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二)养生原则:活血化瘀

(三)养生方法:1.饮食调理 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2.药物养生 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3.精神调养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4.环境起居5.体育锻炼 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八)痰湿体质:指由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等导致痰湿积聚,以粘滞重浊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一)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懒动,嗜睡,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

(二)养生原则:化痰除湿。与肺脾肾最为密切。

(三)养生方法:1.饮食调理 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2.药物养生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胜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3.精神调养:性格温和,善于忍耐。

4.环境起居调摄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5.体育锻炼 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武术、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九)气郁体质

(一)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时或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时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二)养生原则:理气解郁 (三)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 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刀豆、香橼等。

2.药物养生 常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善于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

3.精神调摄 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松、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4.环境起居

5.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 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流通气血。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项。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站桩功为主,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5

中医养生学的复习资料

1.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扎根于祖国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精神,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总结以及探索。2.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一、协调脏腑;二、畅通经络;三、清静养神;四、节欲葆精;五、调息养气;六、综合调养;七、持之以恒3.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4.养生(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wtlh20xza9d31q9oea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