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1道题,每题2分,共42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应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这种注意方式属于()。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先慢后快B.匀速加快C.先快后慢D.匀速减慢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A.团体警觉B.替代强化C.最小干预D.处理转换16.方华情绪兴奋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自我差异性18.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A.鼓励合作学习B.给予积极期望C.提出纪律要求D引导发现学习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A.教学责任感B.教学幸福感C.教学理智感D.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共4道题,每题8分,共32分)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三、简答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2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2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29.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反思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几位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要你们选择一样的话,你们想要哪样?想不到大家都选择奖状。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努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下个月能取得“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上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会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将开展的义务劳动策划一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解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一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这些原来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问题:(1)该班主任老师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有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2)该班主任老师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有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8分)31.材料: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感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牌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融洽,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问题:(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10分)(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