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业问题对策分析
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 (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发展建议和措施,主要措施有:①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③整合山水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⑤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⑦保护植被,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真题剖析】
(2017·北京卷,11)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②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③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④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题思路】
1.审材料: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农业种植方式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审图表:
3.审设问:据限定词“黄河以北”→水资源不足,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对地下水的利用→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种植作物调整→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对点精准训练】
不断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新型农业的必由之路。下图是“富碳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富碳农业”生产模式要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主要依靠( ) A.市场 B.政策 C.气候 D.技术
6 / 7
(2)“富碳农业”的生产模式如果得到推广,则会( )
①加快全球变暖 ②缓解粮食短缺 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④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荷兰牧场强调天然喂养,鼓励草场放牧,以家庭农场为主,集约化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下图为荷兰某公司业务流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与图中业务流程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供应和服务 B.乙—乳品加工 C.丙—乳品销售 D.丁—牛奶生产 (2)下列关于该地家庭农场牧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化程度高 B.集约化程度高 C.生产规模大 D.经济效益低
(3)荷兰乳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有( )
①建立互惠共赢的乳品产业链 ②全面提升牛奶的安全和品质 ③扩大天然草场的放牧规模 ④积极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7·全国Ⅰ卷)(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思维导图
第(1)题:
第(2)题:设问要求为“指出”,不需要分析。根据图中信息从距海位置、交通、河流等方面回答即可。
第(3)题:文字材料信息“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说明剑麻易腐烂、变质。根据剑麻产区的气候特征做出说明即可。
第(4)题:根据设问的限定条件“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
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税收。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民生建设。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