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专题九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八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

编号:No8 编制:陈 审核:高三地理组 使用:5.8

考纲及考情分析 考纲展示 真题示例 考情分析 2017·江苏卷,15~16; 1.农业的区位选择 2017·全国Ⅰ卷,36(2); 1.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命2016·全国Ⅰ卷,36(1)(2) 题,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2017·北京卷,6~7; 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关注粮食安类型 2016·全国Ⅱ卷,1~2 全。 2.通过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3.农业对地理环境的2017·北京卷,11; 考查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2016·江苏卷,23~24

考点一 农业的区位选择

【核心知识突破】

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照 生长,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光照不足,不适宜谷物种植,适宜多汁牧草生长;③日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 热①热量(或积温)直接影响作物生长期、复种指数和单产,如我国由南向北作物熟 量 制从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②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自农产品品质优 然 降①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宜发展种植业,200~400毫米宜发展畜牧业;②降水适中因水 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③降水过少或过多易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素 生长 地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机械化水平,如平原地区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区宜发展林牧形 业、立体农业(多种经营) 土土层厚度、土壤水分(湿度、温度)、透气性、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影响农壤 作物生长 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如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

1 / 7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市场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会 交通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经政策 政府政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农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济 地价 地价高低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 因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成本、质量和效益 素 种植经验 种植历史和经验影响农业单产、质量和品牌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科机械、化肥、生产率和粮食产量;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技 良种、冷藏 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④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农业区位选择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常见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农业部门 布局原则 种植业 一般布局在远离城市并且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 花卉、蔬菜 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区 乳畜业 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区 林果业 布局在低山丘陵地带 林业 布局在山地坡度较大的位置 渔业 布局在水源地(湖泊、水库等)

(3)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真题剖析】

(2017·江苏卷,15~16)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影响柑橘上市与种植的区位条件。

2.审图表:淅川、汉中纬度位置相当,且均为河谷地形,地势均在500米以下,不同的是淅川水库分布范围广。

3.审设问:(1)根据关键词“上市较早”→淅川柑橘成熟时间早→生长期内热量条件好→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据关键词“最适宜种植柑橘”→柑橘属于亚热带作物,要求水热条件充足→①位于水库附近,海拔低,且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地带,水热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

【失分控制】 柑橘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柑橘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温度。第(2)题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①地处在面向东南的山谷处,地势低、冬季风的背风坡。

2 / 7

【对点精准训练】

(2016·全国Ⅱ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

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地形对城市分布和农业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读图,回答(3)~(4)题: (3)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 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境内。河谷地区 所产油菜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其优势 自然区位条件是( )

①作物(油菜)生长期长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热量充足 ④降水量大 ⑤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根据城市分布的特点,可以说明图示区域城市的外部形态是( ) A.条带状

B.放射状

C.团块状

D.组团状

下图表示某城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回答(5)~(6)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充足

B.接近消费市场

C.自然条件优越 D.种植历史悠久

(2)以下地区的农业生产与阶段Ⅱ的生产特点不相符的是( ) A.古巴的蔗糖生产 B.巴西的咖啡生产

C.缅甸的水稻生产 D.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

考点二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核心知识突破】

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3 / 7

2.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 (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比较如下表: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判断依据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2)对比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

分析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规律时,应把握好以下两个重要的纬度带:

①30°~40°纬度带:此纬度带内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的地区,分布着季风水田农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有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②40°~50°纬度带:此纬度带内降水较多但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欧洲西部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业;降水较少但光热条件较充足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真题剖析】

(2017·北京卷,6~7)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题思路】

1.审材料:土地利用结构图→土地利用类型判断。 2.审图表:

3.审设问:(1)图中内蒙古Ⅱ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则可知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的简称,贵州Ⅰ用地比重较高,仅低于林地,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最大,牧草地次之,可判断甲为新疆。

4 / 7

(2)据限定词“内蒙古”→区域特征。

【失分控制】本题组的易错点在于第(2)题,由于不能准确、全面了解内蒙古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而出错。内蒙古属于温带草原气候,地表起伏小,属于半干旱气候,从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

【对点精准训练】

(2017·全国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气候适宜,空气清新 B.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C.经济落后,地价较低 D.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2)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 会经济原因是( )

①土地租金低 ②海运便利 ③距本土市场近 ④工资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三 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知识突破】

1.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5 / 7

专题九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 - 图文

专题八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编号:No8编制:陈审核:高三地理组使用:5.8考纲及考情分析考纲展示真题示例考情分析2017·江苏卷,15~16;1.农业的区位选择2017·全国Ⅰ卷,36(2);1.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命2016·全国Ⅰ卷,36(1)(2)题,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wo9p14v8u2p7v43zg0p6rgfk15sw100hb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