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心理学7-11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七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1. 学习迁移种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 根据内容,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态度和情感的迁移、能力的迁移、世界观的迁移等;2. 根据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 根据层次,分为横向/水平迁移和纵向/垂直迁移;4. 根据效果的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5.根据发生方式的不同,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2. 学习迁移的实践价值

1. 促进学习者为迁移而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 促进教育者为促进迁移而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 学习迁移对教师的作用:

1. 有利于教师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

2. 促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充分运用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来创设与应用情

景相类似的学习情境,选取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实例,适当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对学校其他有关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4. 学习迁移的理论 1. 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2.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3. 概括说,贾德,水中击靶实验,对原理的高度概括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4.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苛勒5. 认知结构说,美国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布鲁纳认为,学习迁移分特殊迁移(指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一般迁移(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形式,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学习的关键是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建构的。

奥苏伯尔: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认为,以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可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梅椰:陈述性组织者影响知识学习、知识获得和保持阶段,但不影响知识的再现阶段。

6. 元认知与迁移,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识 5.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指导;主观因素:1.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年龄;2.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3.学生学习的定势,定势又叫心向,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时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 6.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 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2.加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3.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情境;4. 教会学生学习;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6.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习迁移。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1. 知识的含义

狭义的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广义的知识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既包括主体从自身及人类社会

1

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即狭义的知识),也包括主体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技能和能力。 2. 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操作的知识,是动态的知识)和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完成某种任务时具体的操作步骤,策略性知识是学习主体用来调控学习和认识活动的,其目的是使活动更为有效。

3.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1.命题与命题网络,命题网络是一种层次性的结构,科林斯和奎廉2.图式,是一套概念、命题等的组合,安德森 4. 陈述性知识的分类:奥苏伯尔, 1.符号学习(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 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较高级的形式,概念是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一类事物或性质。概念学习是掌握以符号代表的同类事物或性质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3. 命题学习,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也就是学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分成两类:非概括性命题和概括性命题

5.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1.产生式,纽厄尔和西蒙,每个产生式都是一个条件—动作规则(C—R)2.产生式系统 6. 程序性知识的分类:

程序性知识是个体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能力的基本要素。1. 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2. 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和受意识控制的程序性知识 3. 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根据具体的行为表现而划分

4. 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根据实际功能的不同而划分 7. 知识学习与识别的过程:

1. 感觉登记,又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官记忆,指个体凭感觉器官接收

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2. 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是指感觉登记中经主意而能保存到1分钟以内

的记忆。

3.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深度加工后,可以较长时间的保持在头脑中,

甚至永远不会忘记。

4. 遗忘是指记忆中的信息消失或无法找到信息。德国艾宾浩斯

遗忘的原因:1. 痕迹消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2. 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3. 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的发生和提取信息失败有关。

提高保持效果的条件:1. 学习材料的信息量和意义性;2. 学习材料的重要性和熟悉程度;3. 组织合理的复习

8. 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关于认知过程的认识和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的核心成分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通过经验积累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认知,即对影响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因素的认识,包括知人的知识、知事的知识和方法的知识。

2

元认知体验:指个体在从事认知活动中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指个体对认知活动进行积极、自觉地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三者动态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个体认知结构中有机的统一整体。

1.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元认知知识只有通过元认知监控的具体操作,才能发挥其价值,主体也可通过实践环节,检验、修正和发展自己相关的元认知知识。同时,经过元认知监控这个具体的实践操作,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有关的元认知知识。

2.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之间相辅相成。元认知知识有助于个体引起相应的元认知体验。而持续稳定的元认知体验也可转变为一种元认知知识,存在于元认知知识的结构中。

3. 元认知监控与元认知体验相互影响。元认知体验对元认知监控有重要的动力影响,是推动人们进行元认知调控的力量,同时,元认知监控的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效果,也会对元认知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者的动态有机结合,构成了个人认知结构中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9.问题:西蒙和纽威尔,指一种情境,即个体想做某件事情,但不能马上知道做这件事需要采取怎样的一系列行动。四个要素:1. 问题的初始状态;2. 目标;3.障碍;4. 方法

问题的类型:根据数量和标准,分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分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

主要的问题类型:1. 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根据问题状态是否清晰及问题结构是否完整性 2. 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根据是否采用新的程序来解决问题为标准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定得问题情境中,按一定的目标,将原有的概念和知识加以综合及运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1.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新问题;2. 问题解决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3. 问题解决要有认知性;4. 问题解决要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或称为心理运算;5.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

问题解决的早期理论:1. 桑代克的试误说2. 柯勒的顿悟说,柯勒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著名实验“接杆问题”3. 杜威的五阶段说:呈现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推理,验证4.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纽威尔和西蒙研制出模拟人解决问题的计算机程序“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 识别问题,是起始阶段,是必要前提;2. 表征问题,即将问题用一定的方式加以表述;3. 选择策略,是关键一步4. 应用策略5. 结果评价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 问题表征 2. 心理定势,指个体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固定化认知操作模式,陆钦斯的量杯实验3. 功能固着,指个体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惯常用途后,很难发现该事物其它用途的心理特点,德国心理学家东克尔首先提出该概念4. 酝酿效应5. 原型启发,指个体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收到启发,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6. 知识经验7.动机和人格

10. 创造:是个体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过程。三个要点:1. 产品是否新颖;2. 产品是否独特;3. 产品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指个体具有敢于创造且善于创造的心理特性。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最高

3

表现。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 智力因素,智力是保证个体进行有效认识活动的前提;2. 个性因素3. 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社会文化 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力求获得创造性结果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因此,它是个体在进行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是以创造活动作为产生基础的,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社会价值意义。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沃拉斯1. 准备期2. 酝酿期3. 豁朗期4. 验证期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 思维的流畅性,指在限定的时间内能产生、联想起更多的观念的能力,反映了思维的敏捷性;2. 思维的变通性,也叫灵活性,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3. 思维的独特性,指善于对知识经验加以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某种新的、不同寻常的见解的能力4. 思维的敏感性,指个体能够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

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1.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部条件2. 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必要条件3. 发挥学生个性4. 创设创造性情境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1.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查,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方法,注意三点:1. 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2. 对象是学生内在能力等心理结构的形成状况3. 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命题的合理性和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是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作出数量分析。

3. 教学测量与测验的关系: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的描述人的心理特征。教学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教学测验或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饿客观描述,教学测量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

4. 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1. 鞭策学生的学习2. 促进教师的教学3. 鉴定课程计划和作出判断 5. 教学测量的类型:

1.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的测验。

特点:1. 测验题目具有高质量,由教育和测验专家审查并完善,是经过预测的,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的;2. 测验的实施和评分的说明准确,不同的使用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有相同的标准;3. 从被测团体中取得的常模可用于解释测验分数;4. 一般有等同的和可比的测验表格;5. 具有测验手册和其它必备材料,对测验的实施和评分进行说明和指导,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2. 教师自编测验: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

4

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常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

自编测验的类型:1. 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2.主观题:论文题、问题解决题

教师自编测验的步骤和方法:1.审查测验目的2. 制定测验编制计划3. 命题与组卷

测验的评分:1. 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 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

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 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5. 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测验结果的分析:1.对测验本身的分析2.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内容主要是按照

一定的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2. 观察: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3. 情感评价

3. 测验的信度:是指该测验所要测量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表示,称为信度系数。 信度的类型:

1.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需注意问题:1.结果与时间间隔关系密切,时间间隔越长,信度越低;2. 第一次测量的答案可能会对以后的测量有影响3. 在两次测量之间一个有利的信息可能会使受试者的态度更为有利4. 实施重复测量有时是不可能的5. 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可能会由于被测项目自身之间的相关而偏高。

2. 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估计的是两个假定相等的测验复本之间的一致性,是两个平行测验分数的相关。

3. 内部一致性信度: 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主要考察了测验跨时间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跨形式的一致性(等值性),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主要反映的是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主要包括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分半信度指采用分半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

同质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题目间的一致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心理特质,二是指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即同质性信度就是一个测验所测内容或特质的相同程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1. 被试方面2.主试方面3.施测情境方面4. 测量工具方面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

4. 测验的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注意:1. 效度是针对测验结果的2.效度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测验目的的3. 效度只有程度上的差异

效度的类型: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关联效度

内容效度:测验用的测题对整个测验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 效标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效标效度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结构效度:又称构想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1. 测验的构成2.测验的实施过程3.接受测试的被试4.所选效标的性质5.测量的信度

5

教育心理学7-11节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种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根据内容,可分为知识的迁移、动作技能的迁移、态度和情感的迁移、能力的迁移、世界观的迁移等;2.根据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层次,分为横向/水平迁移和纵向/垂直迁移;4.根据效果的不同,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5.根据发生方式的不同,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2.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wo8h0fpvb3z01x0bvw21wxgu8k84a00nd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