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能用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

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1、 2、 3、 4、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

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课题二 比一比

单元目标:

1、 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

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一比(长短 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1、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 预习P6比一比。

教学后记:1本节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于轻重的比较则 比较难。

2 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3)那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各种笔、橡皮、直尺) 2、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3、我们终于帮助小玲解决难题了,你们真是爱助人的好孩子。 4、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一、 练习设计: 1、第8页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 2、第9页第2题,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怎样放合适? 3、第9页第3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二、 作业:1、复习课本第8——第9页

2、试完成课本第9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五、 教学后记:1学生能很好区分每一种不同的东西. 2 对于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事物学生比较难掌握他们的分类. 3 实践操作有些同学缺少条理性,不会将自己的东西分层放开.

认位置

(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

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 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五. 认数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

人教版能用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课题一、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wksq89sk24mn0g1mmp04oweh0q68m00on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