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提示:这次选的三篇文章是最近比较热的话题“媒体融合”,这是今年各地新闻传媒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我特别希望申论考察的内容。
媒体相关话题以往还没太在申论考试中唱主角,但从去年申论风向来说,价值观、意识形态开始正式登场,传媒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喉舌,也将越来越被申论命题重视。读完这三篇大家可能就会感觉到这一主题即可以设置出具体详细的客观题,也可以挖掘出有深度有站位的大作文题目。建议精耕细读。
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评论员观察)
李浩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8日 05 版)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新”是媒体的基因,也是传播的力量所在。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这篇文章要记住一句“新”相关的名言,积累一句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对比的句子以及媒体融合的根本路径(时代、创新)。)
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人民观点)
——回答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①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9日 05 版)
信息芜杂,优质内容依旧是稀缺资源;人声鼎沸,主流声音依然是刚性需求(目前媒体信息现状,突出主流媒体的重要性)
主流媒体只有增强本领,做到有“几把刷子”,会“十八般武艺”,才能不断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版图。换句话说,就是要借力媒体融合,把主流声音传得更远、叫得更响。这些年来,主流媒体不仅在“融”中创造,推出诸如“军装照”“手指舞”“时光博物馆”等一系列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融合作品;更在“合”中提升,让自己“活”了起来、“快”了起来、“新”了起来。这说明,创新方式方法、做好媒体融合,才能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流媒体应该增强的本领就是媒体融合,媒体融合的两个方面具体是创造性的推出融合作品,创新性的提升作品质量)
媒体融合是一场“自我革命”。作为“正在发生的历史”,媒体融合可说没有先例可循,但只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葆有“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找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规律,主流媒体就能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主流媒体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也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前半句是主流媒体对待融合发展的态度、方法,后半句是主流媒体应有的价值底色)
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人民观点)
——回答好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②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30日 05 版)
(这篇文章也仅仅节选了后半段,但这部分内容很详细,结构也比较完整,很适合申论学习阅读。是对上面两篇文章的更细致、深入的解读。)
全媒体:互联网技术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媒体界限此消彼融,时空覆盖之全,受众涵盖之广,生
产主体之多样,传播渠道之多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媒体图景都更复杂。(全媒体时代的特征、背景,引出下面的具体现象问题)
纵览近年来的全媒体发展,从具有社交链接属性的微博、微信应运而生,到以资讯聚合分发为特征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风生水起,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受到关注,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快速崛起……媒体版图变化的一个结果是,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全媒体具体发展现状,引出媒体大环境,点出主流媒体需要融合发展来引领舆论。这段内容“从xx到xx”举例结构,“主场”到“广场”的比喻、对比,主流媒体作用的三个比喻词,都值得借鉴。)
应该说,在媒体融合上,主流媒体已挺进深水区。然而也要看到,虽然网上点击过亿的现象级产品大多出自主流媒体,但优质内容依然供给不足;有的媒体融合还是“物理捆绑”,尚未产生“化学反应”;有的从业者还停留在舒适区,没按下“全媒人”的转型快进键……媒体融合短板尚存,需要主流媒体加速进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全媒体阶段。(这一段写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主流媒体发展的重点。所以上一段更像是指明发展方向,这段点出过程上的难点,已引出下段主流媒体做法)
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需要在技术上从“为我所用”的跟跑转向“自主创新”的领跑。一直以来,技术都是主流媒体的软肋。但回头看看,新技术风口迭出,不断为主流媒体进行技术赋能。如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人民号”,不断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形成主流价值导向的“党媒算法”。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我们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敏感,按照习“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的要求,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智能动力。(这段是做法1,技术上的创新领跑)
也要看到,不管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属性不会变化,未来新闻工作者还要靠优质内容、思想观点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全媒体时代更需要我们做好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只会在追逐各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正如习所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如果被“流
量思维”诱导,放弃“质量思维”主导,难免落入标题党、浮夸体、洗稿文的陷阱。唯有坚守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记录与见证的厚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才能真正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这段是做法2,内容属性上的提升。这段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可以积累,流量、质量的评价可以积累,三个度的用法可以积累,最后一句点的什么是优质内容可以了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新时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激发媒体深度融合的力量,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20190131中指看报:媒体相关报纸三篇节选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