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用圆设计图案。
(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 ①出示例4第一幅图。 师:这幅图案美不美呀?同学们想自己画出这幅美丽的图案来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美丽的图案时怎样画出来的吧!(课件展示第一幅图的设计过程) 让学生在小组中分析一下第一个图案是怎么画的。 (2)小组合作,探索画法。
①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着用圆规画出图案。 ②集体汇报,边说边演示。
小结画法:第一步,在一个正方形中,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画一个最大的圆;第二步;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画四个扇形;第三步,把大圆和扇形相交的部分涂色。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再来观察一下第二幅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好吗? (多媒体展示第二幅图的绘制过程。) ③学生观察,小组讨论。
④集体汇报,边说边演示:第一步画一个大圆,在圆中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第二步分别以这四条半径为直径作四个小圆;第三步,把四个小圆相交的部分涂色。
(3)教师归纳:圆是神奇而美丽的。我们可以用圆组合出很多美丽的团,只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总能用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的。 (4)出示教材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 ①先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同桌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都是由圆形构成的)
②分别观察这三幅图,同桌讨论一下:这三幅图在画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些圆的半径相等,并且每两个圆都经过各自的圆心。) ③学生根据讨论出的画法要点,按照自己的喜好用圆设计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使用圆规时出现的问题。
④选出几幅有代表性的图案,用投影仪展示,集体评价。 3.师:我们画圆的时候用圆规来画,那么用线段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看一看每条边是怎样等分的,每边的数是怎样排列的,每条线段是怎样连接的。(出示教材第14页中间的图案) (1)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
正方形的每条边都是均分成12份,上下两边分别用数字1、2、3、4、5、6、5、4、3、2、1标注中间的点,左右两边分别用6、5、4、3、2、1、2、3、4、5、6标注中间的点。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是1——1,2——2,3——3,4——4,5——5,6——6。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动画配合演示。
师:这样绕下去,能不能绕成一个圆呢?(能)如果把每条边等分成24份,会不会更接近一个圆形呢? ①学生思考。
②教师多媒体演示。
③小结:等分的份数越多,绕成的图形接近一个圆。 三、巩固练习
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知道了扇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扇形的大小和圆心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学会了用圆组合美丽的图案;懂得了用线段来画圆的方法——把正方形的边等分的份数越多,连接出来的图形越接近圆形。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例3:认识扇形
扇形是由圆心角和圆心角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它是圆的一部分。 圆心角: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由两条半径组成。 弧: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例4:利用圆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折扇入手,让学生对扇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由此引入新课。把折扇和圆中涂色部分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建立扇形的概念,教会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途径。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探究,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画图的方法出现了一些疑惑,教师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开疑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2课时 设计图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圆的方法,并能利用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通过不同圆的组合来画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及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渗透极限的思想。 【重点难点】
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引入新课
1.用课件出示一些由不同的圆组合而成的优美图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揭示课题:设计图案。 二、动手操作,设计图案 1.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
(2)同桌互相说一说画这些图案的方法,教师用课件配合展示画的步骤。 引导学生分析图案,把图案分解成几个圆来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叙述第二个图案的画图过程: 第一步画圆;
第二步以大圆直径的1/4为半径再画四个小圆; 第三步涂色。
(3)学生再试着画一些图案,并涂上颜色。 (4)展示交流。
评价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是否美观,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是怎么画出来的。 2.设计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会画圆了,画圆时是用什么来画的?(圆规或者圆形物体)那用直线能画出圆来吗?
(2)让学生观察教材第14页中的正方形图,思考: ①每边是怎样等分的?每边的数又是怎样排列的? ②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又是怎样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1:正方形的每边平均分成了12份,上下两边分别用数1、2、3、4、5、6、5、4、3、2、1标注中间的点,左右两边分别用数6、5、4、3、2、1、2、3、4、5、6标注中间的点。 学生2: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是有规律的。相邻两条边上相同数所标注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如:1——1、2——2、3——3、4——4、5——5、6——6。 (3)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必要的示范。 (4)学生独立设计用直线绕成圆的图案。(也可以选择开课时老师提供的图案。) 3.完成第14页课堂活动第2题。 4.小结。
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 练习三思考题。
通过思考题使学生明确图形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圆的知识,学习了什么?你对数学有什么新的看法? 【板书设计】
设计图案
利用圆的知识设计图案 感受直线与圆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堂课先让学生欣赏有关圆的美丽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分析图案,尝试着自己设计。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来设计图案,既进一步巩固圆的画法,又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受到一种美的教育,并且从中感受到直线与圆的关系,渗透极限的思想。
第3课时 圆的周长(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
难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 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
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出示一个圆。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
学生指出并回答。(略)
2.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小组内讨论。 演示下图:
小结: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就相等。 3.多媒体演示。
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4.小结。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 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步骤。 出示探究建议: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2.说明活动要求。
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些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填在表里。
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3.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汇报交流。
(1)交流测量的方法。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绳绕法、滚动法……) 教师:在这些方法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5.介绍圆周率。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对于圆周率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对此有了研究,他们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近似的看作圆的周长,因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所以近似的看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出示:展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可是大家可以发现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的误差太大了。因此把它的边数加倍,得到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到正二十四边形。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用圆的内接正96边形,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而祖冲之用圆的内接正16384边形,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第一人,他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分得的边数越多,精确的数位越多)到了现代,人们用计算机对圆周率进行计算,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π值精确到2061亿位。 6.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你怎样理解周长/直径=π?你还能知道什么? 结论:C=πd,d=C/π,C=2πr,r=C/2π。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π近似的取为3.14。 7.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1)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C=πd,d=C/π,C=2πr,r=C/2π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融猜想、实验、计算、观察、讨论、归纳和概括为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