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雷州半岛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考察
作者:杨泽华
来源:《老区建设》2016年第02期
[提 要]雷州青年运河是雷州半岛大规模治水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在广东水利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水利史研究视角,回顾青年运河的历史背景;考察青年运河的建设历程;分析青年运河工程管理的历史经验;归纳青年运河的历史特点。
[关键词]青年运河;历史背景;建设历程;历史经验;历史特点;水利史;雷州半岛 [作者简介]杨泽华(1985—),男,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史。(广东广州 510642)
雷州半岛是历史上有名的苦旱地区,可谓“滴水贵如油”。1958年雷州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揭开了大规模治水的序幕——开始修筑青年运河,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雷州人民在“大跃进”的鼓舞下,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水利、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以民办为主、公助为辅的形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克服财源不足,物资短缺,粮食缺少的困难,开展劳动竞赛,大搞工具改革,以英雄豪迈的气慨,仅用3年时间,靠人力和土办法,建成中国十大水库之一的鹤地水库和规模巨大的运河主干渠,称之人间奇迹当之无愧。 青年运河地跨湛江、茂名两市,包括湛江下辖的除徐闻外的所有县(市、区)和茂名的化州市,有总、主干渠6条,共长277公里,此外还有干渠以下各级渠道4039条,渠道总长5000多公里,各类建筑物3200余座,象人体的血脉一样遍布雷州大地。担负着沿线城镇工商业、生活、生态用水重任,还担负着146万亩农田灌溉,是全国重点大型灌区,在全国434个大型灌区中位列第34位,广东排位第一。
青年运河工程建成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幸福源泉泽润湛江,改变了半岛的干旱状况,促进了湛江工农业的发展——中国第一甜县遂溪、中国红橙之乡廉江、全国商品粮基地雷州、国家渔业生产基地鹤地水库。运河沿线各地,因地制宜,建起了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基地,有的已经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有的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带动着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脱贫致富。 雷州青年运河在广东水利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水利史研究视角,回顾青年运河的历史背景;考察青年运河的建设历程;分析青年运河工程管理的历史经验;归纳青年运河的历史特点。 一、青年运河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自然背景:历史性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