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
或者轨迹中间有起伏,产出液体在携液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留在井底或者水平段中间,并在重力流作用下慢慢聚集在B靶点或者低洼部位,随着生产进行地层能量逐渐降低,井底积液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使水平井水平段完全被水淹而停产。在临兴中区上石盒子组部分低阻气藏部署水平井时,设计时应该采用砂体中下部中靶,中上部完钻的原则,同时要注意保持水平井段平滑,尽量避免起伏,以有利于气井携液和后期排水采气。
2.3. 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分段压裂增产改造
2.3.1. 前期压裂存在的主要局限性
直井:临兴地区早期增产压裂方式为气层、差气层一次性全部射开,逐层上返压裂,中间多次进行起压井作业,造成单层测试无阻流量每压井一次损失近一半(图4),投产后的产能表现远低于测试阶段,生产表现不佳。
Figure 4. Comparison of productivity loss before and after killing 图4. 压井前后产能损失对比图
水平井:早期水平井采用裸眼分隔器投球滑套的压裂方式,压裂起裂点无法精确控制,水平段泥岩段压后遇水容易垮塌,同时压裂自然选择起裂点无法有效避开潜在产液层,压后产能普遍偏低,部分井压后没有产能。
2.3.2. 地质工程一体化的裂缝布局和测试技术
直井:由于一体化管柱排量控制,将砂层全部射开单孔排量较低,压裂效果受限,经过研究论证,结合地质、测井的认识,认为控制射开有效气层厚度不超过3 m,便于集中压裂,提升改造效果。经过优化后采用完井压裂一体化管柱对于所有要压裂的气层进行分压合试,一次性射孔后进行投球分段压裂,中间无压井作业,采用该方法后单层产能较原来提升30%以上。
水平井:采用套管固井射孔压裂完井,含气性甜点、破裂甜点、工程实施甜点“三甜点”综合优化
DOI: 10.12677/ag.2024.104031
343
地球科学前沿
杜佳
布缝方式。主要采用Imaba方法预测应力薄弱带、利用钻时比值法预测裂缝发育程度。裂缝发育程度,泥页岩非储层与储层段的钻时比值显示,一般储层段大于1.5,高压储层或裂缝发育段多大于4.0。钻时比高代表应力薄弱带,裂缝易起裂,结合随钻测井、岩性及气测显示,寻找地质上好的气层发育位置及工程上易压裂的位置进行选段、分簇,同时,利用一段多簇的密切割技术重点改造含气性好的气层,结合缝内暂堵技术实现精细切割、剁碎储层,最大限度形成复杂裂缝,提高气井产量。
3. 应用实例
以临兴中区某井台为例,该井台主要目的层为石盒子组4段、6段及7段,地质储量4.35亿方,其中主力目的层盒4段垂厚11.8 m,通过对该井含气储层分布层位及平面上含气范围的组合,最终确定在该井台部署3口直定向井、1口大斜度井、1口水平井的立体开发模式,实现储量的同时、整体动用。
该井台盒4段水平井水平段长623 m,砂岩592 m,其中有效储层558 m,砂岩钻遇率95.12%,气层钻遇率89.6%。根据蚂蚁体追踪裂缝预测结果及钻时比值法,优选脆性较好的位置进行射孔,分8段进行压裂,压后无阻流量为6.92 × 104 m3/d,为临兴地区盒4段产能最高的一口水平井。
4. 结论
1) 建立在精细地质研究基础上的叠前同时反演的岩石物理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相应的反演结果是将地质概念与物探方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了垂向气层预测的分辨率,有效储层预测符合率更高,有效气层钻遇率具有显著提升。
2) 基于有效储集层的精细刻画,结合直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的优势,形成临兴中区差异化井网的立体开发技术,实现垂向多层含气储量同时动用,提高了储量动用率,同时也提高了产能建设的速率。
3) 水平井位的部署要充分考虑后期生产因素,压裂增产措施在充分考虑岩性的同时,选择裂缝发育区及脆性较大的地区是高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尹艳树, 翟瑞, 吴胜和. 综合多学科信息建模——以港东开发区二区六区块储层微相三维分布模型为例[J]. 古
地理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3): 408-411. [2] 杨国平, 张吉, 强小龙, 等.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应用及技术难点[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4, 37(4): 58-63. [3] 吴胜和, 刘英, 范峥, 等. 应用地质和地震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J]. 古地理学报2003, 5(4): 439-449. [4] 程立华, 吴胜和, 贾爱林, 等. 综合多信息进行地震约束储层随机建模——以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J1S22砂组为
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28(3): 128-131. [5] Yao, T. (2000) Integr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 Map into 3D Facies Modeling.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 69-84. https://doi.org/10.1016/S0920-4105(00)00048-6 [6] Chen, Q and Sidney, S. (1997) Seismic Attribute Technology for Reservoir Forecasting and Monitoring. The Leading
Edge, 16, 445-450. https://doi.org/10.1190/1.1437657 [7] Kalkomey, C.T. (1997) Potential Risks When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as Predictors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The
Leading Edge, 16, 247-251. https://doi.org/10.1190/1.1437610 [8] Araktingi, U.G. and Bashore, W.M. (1992) Effects of Properties in Seismic Data o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sequent Fluid-Flow Prediction When Integrated with Well Logs.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Washington DC, 4-7 October 1992, 913-926. https://doi.org/10.2118/24752-MS [9] Yang, C.T., Chopra, A.K., Chu, J., et al. (1995) Integrated Geostatistical Reservoir Description Using Petrophysical,
Geological, and Seismic Data for Yacheng 13-1 Gas Field.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Dallas, 22-25 October 1995, 357-372. https://doi.org/10.2118/30566-MS [10] 杨华, 魏新善.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天然气勘探新进展[J]. 天然气工业, 2007, 27(12): 6-11.
DOI: 10.12677/ag.2024.104031
344
地球科学前沿
杜佳
[11] 王振彪. 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29(6): 78-80.
[12] 黄根炉, 赵金海, 赵金洲, 等. 基于地质导向的水平井中靶优化设计[J]. 石油钻采工艺, 2004, 26(6): 1-3. [13] 张吉, 陈凤喜, 卢涛, 等. 靖边气田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与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19(1): 137-140.
DOI: 10.12677/ag.2024.104031
345
地球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