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4), 521-53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4079
Research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Economy in Songyang County Based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ory
Yuhui Dai, Liping Jin, Mengyuan Zho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riental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xing Zhejiang
Received: Apr. 7th, 2020; accepted: Apr. 21st, 2020; published: Apr. 28th, 2020
Abstract
Home stay economy, as a new form of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rural tourism, not only lead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ay of life, but also plays a role in charming villag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reform of rur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t is also a great exploration of people’s innovation and mass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Zhejiang Provinc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but overall,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How to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residential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sidential complex in Pingtian Village, Songyang County, Lishui City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and makes a scientif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which is a non-agricultural livelihood strategy,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level of farmers and communitie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and rural tourism, etc., and puts for-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words
Home Stay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se Study
可持续生计理论下松阳县民宿经济协同 发展研究
戴钰慧,金丽萍,钟梦圆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嘉兴
文章引用: 戴钰慧, 金丽萍, 钟梦圆. 可持续生计理论下松阳县民宿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4): 521-530. DOI: 10.12677/ass.2020.94079
戴钰慧 等
收稿日期:2020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28日
摘 要
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业态,它不仅引领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且在魅力乡村、精准扶贫的建设和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等领域作用表现,也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实践的伟大探索。浙江省是我国民宿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但从总体来看,浙江省民宿产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依然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如何将民宿经济与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来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选择丽水市松阳县平田村的民宿综合体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对象,并且对乡村旅游这些非农业生计策略对农户和社区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和社区发展的互动机制、社区与农村旅游一体化等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同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民宿经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Open Access 1. 引言
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提高,用户们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也促使着民宿行业顺势而生。民宿是一种新兴的非标准住宿产品。它主要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以主人参与接待的方式,为游客提供小型住宿设施,使得游客更好的体验到当地的自然、文化以及它的生产生活方式。民宿存在于城镇或者乡村,因此可以根据它所处的地域分成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两种形式。
我国的旅游行业是民宿行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宿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而民宿作为乡村衣食住行中的重要部分,代表着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隐形动力[1]。民宿与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无效民宿资源的开发会造成乡村旅游资源浪费,相对应出现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性及乡村吸引力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很多拥有着优美自然景观的贫困地区、乡村的旅游地,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投资不足、农户生计水平脆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低、过度商业化、产品开发层次低并且同质化等问题。因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进入发展滞缓甚至萧瑟的困境,对当地的农户及社区可持续生计造成挟制。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旅游民宿的研究综述[2]
通过对Elsevier期刊数据库里的论文资源进行检索,以“Bed and Breakfast”为检索词,截止到2019年11月4日,一共筛选出了45篇有关联的论文以及相关的著作,其中,发表在PubMed 3篇、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 1篇、Sleep and Biological Rhythms 1篇、ProQuest期刊24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DOI: 10.12677/ass.2020.94079
522
社会科学前沿
戴钰慧 等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篇、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1篇、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篇等。
我们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源国内文献的检索中,检索到以“民宿”为关键字的文献共有1296篇,其中国内民宿旅游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84年。到2016年,有关民宿旅游的研究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陆续出现了地理学、应用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显著特征。
民宿起初兴起于欧美,用英国的B&B (Bed and Breakfast)来代表民宿。Jackie Clarke (1996年)认为,民宿是用智能柜去体验旅游中环境的住宿产品;而Dallen J Timothy (2009年)则认为,民宿是在乡村环境中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的旅舍,旅游者可以在居住民宿中[3],了解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所传承的文化。而在日本,民宿主要是指那些生活在都市的人们,以家庭为单位的出去旅游,入住于旅游目的地的农家民宅。对于瑞士而言,民宿则是私人经营的小型家庭旅馆,但有关政策规定一定要在国家旅游局以及民宿组织的管理下才能经营,并且对民宿的环境、卫生状况、居家设备也有相应的条件。
在中国,民宿最先是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现的,并逐渐相对成熟起来。2001年我国台湾地区出台了《民宿管理办法》,该政策规定了民宿的经营规模的大小[4],同时认为民宿是一种利用自用住宅的空闲房间,再结合当地的人文、生态、自然景观、环境资源和家庭副业形式,来给游客提供了生活的住宿场所。在我国内陆地区,民宿一开始是以农家乐、客栈、家庭旅馆的形式呈现。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旅游民宿的研究持续时间长,但是数量有限,角度多样,尚未形成系统统一的研究结论。
2.2.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民宿旅游的研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从民宿旅游的产业研究、企业管理、行为研究三个方面来着手。
从国内的文献数量旅游民宿研究进展可大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0年以前,关于民宿旅游的研究内容停留于现象和概念的描述,研究的方法大部分是定性方法,其学术关注度不高;第二阶段是从2010年之后,伴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定量等方法的运用,从理论的研究到个案研究的更加深入,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民宿社区居民及旅游者行为、民宿旅游发展及对策、民宿旅游相关联产业。
理论界对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已有诸多研究,然而对于农村民宿经济发展却从未深入了解。本论文创新性地试图以五力模型的理论以及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对农村民宿经济的发展进行优化,体现独到研究视角。
2.3. 文献评述
总之,以上出现的文献资料都为本次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考内容,指引了正确的写作方向与思路。其中,崔晓明(2018)借鉴了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对乡村旅游民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找出具体问题。从整体出发、改造细节,他们运用了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地将人地关系理论和社会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分析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社区”等不同的维度及要素间十分的复杂的互动影响机理,并提出改善乡村旅游农户生活和社区发展的途径和政策。另外,席晓攀(2015)将邯郸市魏县北杨庄村的乡村旅游进行产业发展研究对策,为本研究提供了提高松阳平田村农村民宿经济的借鉴。
3. 浙江丽水松阳平田村农村民宿经济发展现状
3.1. 案例简介
平田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的一个小乡村,距离县城大约有15公里,海拔达610米。丽水市松
DOI: 10.12677/ass.2020.94079
523
社会科学前沿
戴钰慧 等
阳县,古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美誉,今有“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有大概一百座格局完好无损的传统村落生生不息,孕育着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这些村落传承着很多年来的乡土文化和亘古不灭的生命力。这些不仅是当地的文化资源,而且对于松阳县来说他们更是不可多得的经济来源,同时它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在“八八战略”的指导下,松阳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5]传统村落的措施。该政策的出台使得村民们对村域资源达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民宿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吸引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情怀的优秀代表、创业青年回归乡村,带动当地村民就地和就业、村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从以前的破败荒凉的农村,慢慢演变成一个充满生机新型乡村社区。为了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抢抓民宿发展重大机遇,培育生态经济新增长点”[6]成为了新形势下松阳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根据此次的实地考察可以得出,截止到2019年6月松阳全县一共发展了农家乐民宿经营户449家,床位4089张;单从2019年1~6月接待的游客来看就有76.7万人次,营业经营总收入达到了17,405万元。从实地考察调查的文献数据中可以得到松阳县平田村累计培育的乡村休闲旅游村共有17个,包括省级特色村3个,市级特色村5个;市级农家乐综合体6个,市级特色民宿示范村1个,市级特色民宿示范点(精品丽水山居) 9个;省级农家乐特色点3个,市级农家乐特色点5个,成功创建市级美丽经济农家乐民宿产业集聚带一条(精品)。
Figure 1. Development of home stay in Songyang County from 2012 to June 2019 图1. 松阳县2012年~2019年6月全县民宿发展情况
Figure 2. Songyang County’s home stay operation from 2012 to June 2019 图2. 松阳县2012年~2019年6月全县民宿经营情况
DOI: 10.12677/ass.2020.94079
524
社会科学前沿
戴钰慧 等
顺应世界乡村经济的发展规律,松阳县在2015年底的这个时间点上提出了发展民宿产业来支撑乡村旅游。从图1~2中可以看出,全县民宿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接待人次的增加也是直接带动了营业收入的增加。
3.2. 基于五力模型案例的分析
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7]。他认为在行业中有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并且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如图3),这些因素是企业尤其是战略业务单位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Figure 3. Five forces affecting attraction of industry 图3. 影响行业吸引力的五种力量
3.2.1. 现有行业竞争对手的挑战
从民宿形态上看,都是结合乡村地方自然与人文资源及农、渔产业文化,提供给一群喜爱乡村生活体验的旅游者,其优势在于投入资金少、投资的风险度低,因多属自发性的经营,而且没有专门规划与引导,行业进入壁垒低,处于相对分散的经营状态。截止于2017年,浙江省内的客栈民宿已经从刚开始的七八家猛增至拥有5669家,这导致了竞争的白热化,并且随着其良好的发展,出现了投机热潮,开设的民宿相互模仿,造成民宿风格的同质化。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目前,民宿市场存在着市场未饱和和威胁性高的问题。丽水的松阳平田村民宿的潜在的竞争压力大部分来自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浙江省很多乡村已经将经营民宿作为解决就业困难的途径的方式之一,他们抓住民宿旅游发展的机遇,所以纷纷开办乡村民宿;而第二种压力主要是来自逐利资本对市场的机会的把握。当下民宿产业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所以这就导致很多的外来投资者把握住了这个市场机会,前来经营乡村民宿,资本化的大量投入,直接构成了对当地村民的威胁。 3.2.3. 替代品的威胁
当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有时候会因为所生产的产品类似,而相互成为替代品,所以在这两个企业中也是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在民宿产业中,与之类似的还有许多,例如农家乐,就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他们是农民向城市的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大自然并而能获得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的旅游方式;并且农家乐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这无疑会对民宿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DOI: 10.12677/ass.2020.94079
525
社会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