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石河子大学
课题名称: 滴灌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学生姓名: 孙菁菁 学 号: 2008061714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 庄 丽 职 称: 副教授 论文起止时间: 2011年 3 月—— 2012 年 5 月
二〇一二 年 5 月
一、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现代农业技术中,滴灌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之一, 滴灌小麦主要参照地面灌溉条件下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灌水,没有按照滴灌条件下小麦需水规律进行指导灌溉,往往造成灌溉定额偏大,水分利用率不高,既造成宝贵水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养分淋失甚至产量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探索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为制定合理的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在新疆, 滴灌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 已在棉花上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国内对膜下滴灌棉花需水规律也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 小麦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量较大的作物,而关于粮食作物特别是滴灌小麦的需水规律研究较少。2009年北疆仅滴灌小麦面积就超过了3. 5*10^4。在应用中滴灌小麦主要参照地面灌溉条件下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灌水, 没有按照滴灌条件下小麦需水规律进行指导灌溉, 往往造成灌溉定额偏大, 水分利用率不高, 既造成宝贵水资源的浪费, 又造成养分淋失甚至产量降低。探索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 为制定合理的滴灌小麦灌溉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常说“有收无收在于水”,这表明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通过合理分析不同灌溉定额下滴灌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耗水特性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滴灌设施和技术,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某些地区如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但是,在这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的情况下,水资源浪费问题却仍然十分严重,水分利用率很低,每1立方米水生产的粮食不足1千克,而世界发达国家大体在2千克以上。采用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水方式和粗放的农业用水管理办法,已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这是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土地和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干旱少雨, 蒸发量大, 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农业生产依赖灌溉,属绿洲农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一方面水资源紧缺, 干旱严重, 另一方面农业用水量很大,浪费严重, 兵团全垦区平均每公顷毛灌溉水量13500m3, 农业灌溉用水占引水量的90%以上。水土不平衡不仅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灌溉渗漏还引起大面积土地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年来试验推广多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包括小畦灌、 细流沟灌、 喷灌、 微灌、 膜上灌、 深松耕、 秸秆还田以及渠道防渗等等,取得了节水增产的良好效果。但这些节水技术措施没有加以配套集成和综合推广应用, 常常处于零散状态,影响了科技成果的的综合效益、 规模效益和辐射作用。为使各项节水措施综合集成形成规范化、 实用化、 集约化, 在大范围、 大面积推广应用, 滴灌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特别在新疆兵团地区, 滴灌技术灌溉面积达到了66. 7万 hm2, 在棉花、 瓜果、 加工番茄的灌溉上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滴灌技术在大田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应用研究相对不足, 滴灌技术在小麦方面的研究至今还很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