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编制依据
1.1.1 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 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图纸、设计说明;
1.1.2 高速公路(江苏段)宜兴梯子山某隧道工程** 合同段施工招标标前会答疑资料及补遗书;
1.1.3 现场调查资料;
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有关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资料;
1.1.5 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指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1.2.1 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经理部由具有丰富公路隧道施工经验的老同志与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组成老中青三结合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1.2.2 施工组织:采用当今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1.2.3 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1.2.4 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1.2.5 质量控制: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 标准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程序控制,对施工现场实施施工动态管理和严密监控,上道工序必须为下道工序服务,质量具有优先否决权。
编制原则
1.3.1 招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本投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1.3.2 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公路设计规范》、《公路施工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1.3.3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工程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1.3.4 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1.3.5 坚持遵循 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1.3.6 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2.1.1 梯子山某隧道工程为 至 高速公路(江苏宜兴段)穿越梯子山新建项目,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它的建设对发挥高速道路通行能力,带动本地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山区人民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梯子山某隧道全长 公里。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详见下表: 表 技术标准 道 路 等 级 设计行车速度() 隧道净宽() 行车道净高() 行车道宽度() 车辆荷载 隧道内纵坡() 路面型式 设计年日均交通量 高 速 公 路 () 整体式双跨连拱 * 汽车 超 级,挂车 沥青砼路面 年:辆日; 年:辆日; 年:辆日; 年:辆日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气候情况
2.3.1 气候情况 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 。 天。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为过度季节。年平均气温 , 极端最高温度 , 最低气温-13.1C, 年均降水量1197.33mm, 日最大降水量150.0mm, 年平均风速3.3m, 瞬时最大风速40.0m。年均蒸发量1223.6mm,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在春秋季,低温在入秋之后,台风的时间集中于 月份,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末或秋初。 2.3.2 地形地貌 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为太华—大朝山山脉向太湖方向延伸之余脉。山体走向为北东向。为志留系岩屑砂岩,砂质泥岩构成剥蚀低山~丘陵区。
梯子山山顶海拔99m,隧道位于山体东段,该处山脊高程约为 。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相对较缓。山体东边坡有 国道饶山而过,隧道进口 国道上跨主线, 国道路面高程17.3m, 国道东侧即为太湖。山体坡脚标高约为2.5m。 2.3.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亚粘土;志留系茅山组中段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薄层黏土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