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何为生物电?生理学意义?表现形式和产生机制?动

作电位的特点?

(1)一切活细胞无论处在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始终都存在着电现象,这种

电现象称为生物电。

(2)生物电是活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

生物电是细胞实现一些最重要机能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 (3)表现形式有:静息电位 和 动作电位 (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离子流学说

产生条件:

1、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衡;

? 细胞内: K+ 、蛋白质离子 (A-) 浓度高 ; ? 细胞外: Na+ 和 Cl- 的浓度高 。

2、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

? 细胞静息时,膜对K+通透性大 ? 细胞静息时,膜对 Na+通透性很小 ? 细胞静息时,膜对 A- 几乎没有通透性 (5)动作电位特点:

?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后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脉冲式产生。 ? 动作电位是电位连续快速变化的过程,有 “全或无” 现象

? 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会沿着细胞膜向四周快速传播,呈现不衰减性

传导。

二、与突触传递相比生物电信号沿神经纤维传导时有哪些

特征?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的一般特征

生理完整性 双向性传导 绝缘性传导 “全或无”传导 相对不疲劳性

三、何为运动终板?显微镜下的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的结构

接头前膜:神经轴突末梢的细胞膜 (50nm的囊泡状结构,称为突触小泡 ,含

神经递质,10 000个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小泡 ) 接头间隙:大约宽50nm,充满细胞外液 ;

接头后膜:接头前膜相对应的肌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酯酶) ????四、什么是突触?突触的作用?化学性突触的基本

结构?谈谈你对突触功能之重要性和复杂性的理解?

? 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原与另外一个神经原接触、并特化形成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五、 简述甲神经元使乙神经元兴奋的过程及原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特点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 →接头前膜电压门控式钙通道→开放,Ca2+内流→ 囊泡移动,与接头前膜融合、破裂 →囊泡乙酰胆碱“倾囊” 式释放→ 与接头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化学门控式通道)结合→ 通道开放, 引起Na+、K+(主要为Na+ )内流→ 接头后膜去极化(终板电位)总和后→ 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 肌细胞兴奋。 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

? 终板电位:从本质上看,终板电位属于局部反应,其特点是:

? ①电位性质是去极化的,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大于终板膜相邻近具有电压门

控钠通道的肌膜阈电位的3~4倍,完全可通过电紧张电位刺激相邻近的肌膜产生动作电位,使骨骼肌细胞兴奋。

? ②电位的大小是分级式的,与接头前膜释放的ACh多少成正比。 ? ③由于终板膜上没有电压门控通道,它没有不应期。 ? ④具有总和效应。

六、突触传递过程中有哪些特征?

? 可概括为 电 - 化学 - 电 的传递。 ? 特点:

? 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由接头前膜传向接头后膜; ? 时间延搁:约需 0.5~1.0ms ? 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 Ca2+:促使ACh的释放

? 箭毒、 α银环蛇毒: ACh受体阻断剂

? 重症肌无力:抗乙酰胆碱受体物质-自身免疫 ? 肉毒杆菌中毒:抑制前膜Ach释放

? 有机磷酯类中毒:使胆碱酯酶失效, ACh堆积,骨骼肌持续兴奋。

(解磷定)

七、何为感受器?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接受某种刺激并把刺激的能量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 ?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1.适宜刺激

? 视觉感受器---光 ? 听觉感受器---声波 ? 皮肤---痛、温

? 2.换能作用

? 适宜刺激 →感受器→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 →传入神经纤维阈电位→发

动作电位→ 传向中枢

? 3. 编码作用

? 感受器能把刺激信号中各种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的不同序列,这种现象称为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性质:特定通路 ? 强度:数量和频率

? 4.适应现象

? 当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冲动频率会逐渐下降,称

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主观感觉也将随之减弱。(olfactory, pain )

八、第一、第二体感区在一侧大脑皮层空间分布各自的特点?

?

? ? ?

⑴第一体感区

①位置:中央后回(3、1、2区 ) ②功能:定位明确、感觉分析较清晰。 ③投射特点:

? Ⅰ.左右交叉: (除头面部是双侧性外); ? Ⅱ.倒置分布: (除头面部是直立外);

? Ⅲ.精细正比:?( 皮层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的精细程度呈正比(如拇

指和食指的投射区大);

第二体感区(43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 Ⅰ.双侧性投射;

? Ⅱ.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

? ? ? ?

九、 眼睛怎样才能看清物体?是如何调节?眼的折光异常有哪些?如何矫正?

节点在晶状体内,节点至角膜的距离为5毫米,节点至后主焦点的距离为15毫米。当正常眼处于休息状态时(即看6米以远处),后主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眼的调节(有3种途径)

? 晶状体调节

? 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 看近物时,反射性加强晶状体折光能力,使射入眼内的光线聚焦在

视网膜上,以看清近物

? 年龄↑晶状体弹性↓→老视(或花眼)

? 瞳孔调节

? 瞳孔缩小可减少折光系统的色像差和球像差

? 眼球会聚

? 成像对称、清晰、避免复视

原因 特点 矫正

近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视远物模糊不清 凹透镜

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 但能看清近物

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 可以看清远物 凸透镜

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弱 难于看清近物

散光 不同方位上折光力不 视物不清、变形 柱透镜

一致

十、简述球壁外、中、内三层膜的名称及内膜结构

眼球壁的结构: 3层

? 外膜(纤维膜, fibrous tunic )

? 角膜(cornea)前1/6,无色透明,曲度大,神经末梢多 ? 巩膜(sclera)后5/6,白色不透明,坚韧,

? 中膜(血管膜, vascular tunic)

? 虹膜(iris) 圆盘形,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

肌(黄、红、蓝 )

? 睫状体(ciliary body)

? 脉络膜(chorioid) 后2/3,含血管和色素,营

养、吸收分散光线

? 内膜(视网膜,retina)

? 盲部 ? 视部 :

十一、简述中耳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 鼓室(2窗1口)

? 前庭窗或卵圆窗:面积是鼓膜面积的1/20由镫骨底封闭 ? 蜗窗或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封闭,又称第二鼓膜 ? 咽鼓管的开口:鼓室的前壁 ? 听小骨:

? 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 ?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

? 听骨肌

? 鼓膜张肌:鼓膜振幅↓→听觉敏感度 ↑ ? 镫骨肌 :前庭窗压力↓→保护内耳

? 咽鼓管

? 连通鼻咽部 ,调节鼓室内的压力 ,保护鼓膜

? 乳突小房 鼓膜-听骨链-卵圆窗:

⑴功能:构成传音的有效途径,具有中耳传音增压效应(17×1.3≈22倍) 。

十二、简述耳蜗、前庭和半规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耳蜗:形似蜗牛壳,其骨性管道约2周半,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隔为前庭阶、蜗管、鼓阶

蜗管是套在骨性耳蜗内的膜性管道 蜗管横断面 ? 前庭膜 ? 基底膜

? 螺旋器(spiral organ)

螺旋器是由盖膜、支持细胞、毛细胞及其周围的蜗神经纤维末梢共同构成 ? 前庭:前庭(vestibule)是骨迷路耳蜗与半规管之间的椭圆形小腔 ? 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称为椭圆囊和球囊

? 椭圆囊、球囊内表面的粘膜局部增厚形成位觉斑

? 椭圆囊斑---水平位 ? 球囊斑--垂直位

? 两斑相互垂直,共同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

? 位觉斑 是由一层上皮和其表面的耳石膜构成的直线变速运动、头部位置感受器 ? 耳石膜是覆盖在位觉斑上皮表面的一层蛋白样胶质膜,其浅层含有碳酸钙形成

的晶体,称耳石

? 半规管:半规管(semicircular) 位于前庭后上方,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C”形弯

曲小管

? 壶腹嵴(crista ampallaris),膜壶腹壁一侧粘膜增厚,并向腔内突出,形成

一个与半规管长轴相垂直的结构

? 壶腹嵴为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十三、何为血型?输血时为何要做交叉配血实验?简述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划分原则

十四、何为Rh血型系统?为何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会导致胎儿死亡或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症?

十五、简述正常人体心脏节律的起源和传导途径

?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节律性搏动。包括:

? 窦房结:是心跳的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

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 - 图文

一、何为生物电?生理学意义?表现形式和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特点?(1)一切活细胞无论处在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始终都存在着电现象,这种电现象称为生物电。(2)生物电是活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电是细胞实现一些最重要机能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3)表现形式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静息电位产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vzkf99bem06i7k4fy2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