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建筑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试行)

为规范柑桔黄龙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柑桔黄龙病菌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要求。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地柑桔黄龙病的监测。 1 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柑桔、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芸香科植物的种植情况,柑桔黄龙病菌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柑桔黄龙病菌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 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的种苗及产品的地区,境外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引种种植区,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等芸香科植物种苗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主要监测是否传入柑桔黄龙病菌。 2.2 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主要监测多年种植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植物,并有柑桔黄龙病发生历史的地块。监测柑桔黄龙病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 监测作物

重点监测柑桔属、金柑属、枳属等芸香科植物。 4 监测工具

建筑

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镊子、荧光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 监测时期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等苗或成年树春、夏、秋梢转绿后各调查1次,调查时间一般为5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查时间。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类的种苗育苗场和采穗圃、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柑桔黄龙病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对询问过程发现的柑桔黄龙病可疑性地区,进行深入重点调查,访问结果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记录表(附表1)。 6.1.2踏查

在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果树苗期和田间生长期进行踏查2-3次,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6.1.3定点调查

在访问调查和踏查基础上,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10株,统计发病株率。 6.2 发生区

建筑

6.2.1 发生区范围监测

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方法(具体方法见6.1.1和6.1.2),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结果记入附表1。 6.2.2 发生区发生动态监测

采取定点调查法(具体方法6.1.3)。每县选5个调查点,每30天调查1次,整个生育期调查3次,每点10亩,10亩内采取五点取样,每样点随机调查10株,统计病株率,填写柑桔黄龙病田间调查监测记录表(附表2) 7 疫情诊断 7.1现场诊断

主要检查新梢叶片,花期和果实。新梢叶片不能转绿,叶片均匀黄化,或新梢叶片转绿后,从主、侧脉附近和叶片基部及边缘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状黄化,病株开花早而多,落的多,果实小畸形,坚硬,着色不均匀,近果蒂部分橙红色,其余部分青绿色,果汁少,渣多,味酸,成熟期后仍不着色的“青果”,或着色不均匀的“斑驳果”。 7.2室内鉴定

经现场检验检测,不能确定为柑桔黄龙病的,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 8 监测记录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各调查点结果。监测结果记入附表2。并将原始记录表连同照片、影像等其它资料妥善保存于县级植物检疫机构。

建筑

9 监测报告

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按要求逐级报送上级植物检疫机构。

附录:

柑桔黄龙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措施等

1 病原特征

病原为Liberobacter asiaticum,属原核生物(prokaryote),目前还未能人工培养。菌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线形,少数呈不规则形,大小50~600×170~1600nm,菌体的外部界限是膜质结构,厚约17~33nm,平均25nm,由三层膜组成,壁膜结构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膜构造相似。柑桔黄龙病病原分为3个种,即亚洲种(Liberobacter asiaticum)、非洲种(Liberobacter africanum)和美洲种(Liberobacter amenicum)。亚洲种引起柑桔黄龙病,非洲种引起柑桔青果病。

黄龙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是柑桔上毁灭性病害。广东省汕头地区最早发生。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柑桔产区蔓延为害,摧毁了大量的柑桔园,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严重,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的柑桔产区广泛蔓延,80年代以后,随着柑桔生产的大发展,黄龙病在老病区病情加重,新病区不断扩大,至今在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南等省的部分产区均证实有黄龙病发生。 2 为害症状

柑桔树各生长期均感病, 4~6年生开始结果的树发病较多,苗期或十几年以上的成年树发病较少。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梢、秋梢发病最多,其次是春梢。春梢发病时,当年新抽春梢能正常转绿,5月份以后部分叶片主脉、侧脉附近黄化,叶肉逐渐褪绿变黄,形成黄绿相间的驳斑,叶质硬化。

夏梢或秋梢多在8月至10月间发病。新抽夏梢或秋梢中有一、二个梢的叶片尚未完全转绿时,则停止转绿。叶片在老熟过程中叶脉变黄,叶肉由淡黄色均

建筑

匀黄化,叶质变硬。而有的叶片转绿后变黄,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

当年发病的黄梢,秋末叶片陆继脱落。第二年抽出的春梢,叶片明显变长、变小,变硬。叶肉变黄,叶片表现为缺锌、缺锰的症状,因此,黄龙病后期叶片症状与缺素症不容易区别。

病树开花早而多,但花细小,畸形,所结果实小,畸形,着色不均匀,近果蒂部分橙红色,其余部分春绿色,称为”红鼻果”,果汁少,渣多,很酸。 3 寄主范围

主要危害芸香科的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三个属的植物。其中蕉柑、甜橙、年桔较感病,酸桔、柠檬较耐病,柚子也有黄龙病。用菟丝子能将此病菌传到长春花和夹竹桃植株上,引起典型的黄龙病症状,表明这两种植物也是黄龙原寄主。 4 传播途径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的接穗和苗木,而果园近距离传病则是带菌的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木虱的成虫和高龄若虫(4~5龄)都会传病,病原体在木虱成虫体内的循回期长短不一,短的为3天或少于3天,长的为26~27天。高龄若虫或成虫一旦获得病原体后,能终生传病。此病除由木虱传播外,也可通过嫁接传病,在实验室内,可通过菟丝子传到草本寄主长春花上,但是不能由汁液摩擦和土壤传病。 5 生物学特性

柑桔黄龙病亚洲种,属于耐热型,最适宜温度28~32℃,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在高温地区流行,传播虫媒为柑桔木虱,主要分布于亚洲高温干燥地区。我国的柑桔黄龙病属于亚洲种。非洲种引起柑桔青果病,属于热敏感型,最适宜温度20~24℃,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在冷凉地区流行,传病虫媒为非洲木虱,主要分布于非洲适温高湿地区;毛里球斯岛上,既有亚洲种,也有非洲种存在。 6 防控措施

(1)严格实行检疫

保护无病区和新区,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禁止病区的接穗和苗木进入新区和无病区。疫区采取封锁措施,尽快予以扑灭。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①无病苗圃应选择在无柑桔木虱发生的无病区,并尽可能远离病柑桔园,至

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

建筑柑桔黄龙病监测方法(试行)为规范柑桔黄龙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柑桔黄龙病菌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要求。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地柑桔黄龙病的监测。1监测准备收集当地柑桔、金柑属和枳属植物等芸香科植物的种植情况,柑桔黄龙病菌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vwbq3tyyd41z4g1sgcd5uqa87qzsz016s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