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辨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诞.生( ) ②媲.美( ) ③昙.花( ) ④酝酿.( ) ⑤一蹴.而就( ) ⑥攻讦.( ) ⑦咀.嚼( ) ⑧时髦.( ) ⑨蜕.除( ) ⑩有史可稽.(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角.落? ??色? ? ②???
烙.
印? ??角.
?? ?
?炮烙.
③
???咀嚼.? ?? ④
??荷.花? ??咬文嚼.
字? ?
??负荷? ?
?.
2.辨形组词 ?糟? ①?
??槽? ???嘈? ? ? ? ②??
?
诞? ?? ③?
?涎? ?
掘??崛? ?
??倔? ?
?慑? ?④?
?摄? ???镊? ?
?堪? ? ⑤?
?戡? ?
??勘? ?
3.词语释义 ①媲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运而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时过境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时俱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抱残守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明日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昙花一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余风遗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销声匿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孤芳自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面目全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不堪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相左: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蜕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史可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钳制·制约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例句:电力供给和电价问题始终是①________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瓶颈。在金融危机下,市场逐渐变得疲软,电价的杠杆作用愈发凸显,甚至直接②________着贵州铝企的命脉。
(2)变幻·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意。但“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
例句:我们要不断地①________思维方式才能适应②________的市场。 (3)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二者所适用的对象不同。“一挥而就”指写字、作画、写文章一动笔就完成,形容文思敏捷,或形容写字作画技巧纯熟。“一蹴而就”指一抬脚就成功,形容做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了。
例句:①他________,书也没有翻,就把演讲稿写完了。
②要实现这个目标,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不可能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完善下面的结构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错误!
3
2.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分别写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财富和包袱”,这样分别阐述有什么好处?
二、深层探究
3.阅读引言部分,回答:在一、二两个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应怎样处理时代发展与过去(传统)的关系?“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三自然段谈了什么内容?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效果如何?引言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传统文化”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作者又是如何界定的?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什么态度?
5.阅读“文化传统”部分,回答:“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相比,它又有什么特点?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又有哪些特点?
4
6.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一句中“这一点”指什么?“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中“相左的情况”指什么?“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这一比喻的含义是什么?
三、技法迁移
议论文的谋篇布局
[文本回顾] 本文的引言部分与后面三个小标题所领起的部分构成“总分总”式。而三个小标题之间又是层进关系。“传统文化”是“形”,“文化传统”是“核”,后面的论述以前面的论述为基础。首先就“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澄清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界定了定义;总结了特征;指出了发展的方向;谈到了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般方针和方法。然后就“文化传统”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论述:下定义;谈形成;讲作用;说变迁。最后指出,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关键是传统。所以,作者在后面的论述中,专门就传统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传统具有双重性,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
[技法点拨] 议论文的谋篇布局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或总结上文)。
1.引论。引论是议论文的开端。任务是引出所议论的问题或揭示中心论点。好的引论首先要简明,开门见山触及论题或论点。其次,要尽量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本论。本论在议论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占全文大部分篇幅。引论所提的论点能否使人信服,全得靠本论的论证。本论中的结构模式,常用的有四种:
(1)并列式。“并列式”就是并列地组织若干论据或分论点,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证明中心论点。
(2)对比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有时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所占篇幅差不多;有时以正面为主,反面为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