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三个里程碑式版本
●58年版10卷本全集在没有先例可以依傍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地草创出一条注释鲁迅著作的路子,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原拟赠其一套《鲁迅全集》,鉴于10卷本此时已被视为“禁书”,于是改而寻觅一套珍贵的38年版《鲁迅全集》纪念本,因年代久远,几经周折,真是谈何容易!
●至1977年8月5日,在出版局新领导向中央作了《关于鲁迅著作注释出版工作的请示报告》后,中央决定派胡乔木、林默涵前来领导与主持这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同年底又聘请郭沫若、周建人等8位作顾问,至此一切步入正轨,速度加快。1958年10卷本和1981年16卷本《鲁迅全集》 深受千百万读者景仰,并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的卓越代表,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家。他辛勤笔耕一生,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著译,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座绚丽璀璨的文学宝库。自他1936年10月辞世,迄今近70年间,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曾编辑出版过许多卷数不同,版本相异的《鲁迅全集》,但就编校内容质量与流传影响而言,在鲁迅著作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首推以下三种各具特色的全
集版本:即1938年20卷本;1958年10卷本;1981年16卷本。
鲁迅逝世后不久,成立了以蔡元培、宋庆龄为正、副主席的纪念委员会,该会筹备之初就曾考虑应尽早出版《鲁迅全集》。许广平早在1936年11月就将编好的全集目录,报送国民党内政部审核登记。翌年4月30日和6月8日,内政部先后下发两个批件,不仅强令将《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改名为“短评七集”与“短评八集”,并开列篇目,点名要将鲁迅所写《十四年的谈经》、《铲共大观》等许多杂文统统删去……。显然,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与专制统治下,要想完整地、公开地出版《鲁迅全集》是根本不可能的。同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成为“孤岛”。胡愈之、郑振铎、许广平等组织的复社,共同集资,成功地出版了《西行漫记》等一些进步书籍。留在上海的纪念委员会成员决定,拟由复社出版全集。这一设想得到上海地下党组织的赞同与支持,并经陕北中共中央同意。经过一番细致筹划和艰苦努力,仅以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就将600万字皇皇二十巨册的中国第一部《鲁迅全集》的三种版式,于1938年在上海“孤岛”奇迹般地全部出齐。这套全集前10卷收创作、学术专著与部分古籍辑校,后10卷为翻译作品。卷前有蔡元培序,各卷卷首均有鲁迅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墨迹,卷末附鲁迅自传,许寿裳编“鲁迅年谱”以及许广平撰“编校后记”等。这部内容博大装帧精美的全集的问
世,不仅对于保存和流传鲁迅先生遗著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弘扬鲁迅思想,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全民抗战以及其后反对国民党统治,均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其后十余年间无论在解放区或国统区,它均曾被多次再版并很快售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欢迎!但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其缺点与不足也显而易见。一是收录作品很不完备,如数十年的鲁迅日记和上千封书信以及许许多多佚文均未收集,所以其后又有唐弢、许广平等分别编辑的《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鲁迅书简》等相继问世。二是校勘欠精,错讹不少。三是没有必要的注释,使其难以广泛流传普及到大众中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鲁迅著作的出版。1950年11月上海成立了由冯雪峰任社长的“鲁迅著作编刊社”,很快调集了孙用、林辰、杨霁云、王士菁等几位全国闻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专门从事有关鲁迅著作的整理出版。翌年,冯雪峰被任命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刊社随之迁京,作为人文社下属的鲁迅著作编辑室开展工作。经过数年辛勤编纂,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第一部附有注释的10卷本《鲁迅全集》终于在1958年10月诞生了!此版各卷卷首均有卷说明,并附鲁迅各个时期照片和相关墨迹,末卷附简略的《鲁迅著译年表》。全书经细心校勘,纠正了38年版许多印错的文字和标点。与20卷本全集最大不同则在于,它“专收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