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华:农业电商中农品开发与运营案例分享:一个单品如何变成一个产业带?
本文是作者曾在某商学院里应邀讲授的课程,这堂课主要内容和主题是:农特产品开发与运营,也是为专题研修班定制的课程。之前也有过类似邀请,但感觉时机并不成熟,这一次,我决定试一试。将自己做过的案例,重新梳理一遍,算是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与交代。
为什么要选“襄阳牛肉面”?
熟悉和了解我的人可能清楚,4年前,我在湖北襄阳工作过一段时间。而我去的原因和目的在于协助当地的一家企业承建一个政府项目,阿里系的特色中国襄阳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农产品,或者说农特产品。因为对特色中国频道的不了解,我的前任和前前任都在这个事情上栽了跟头,而我也是在懵懂中摸清了特色中国的频道定位,或者说,特色中国希望地方馆做些什么事?当然,我的摸清是在吃过一次亏之后的顿悟,第一次去陈述答辩的时候,当我刚开了个头,负责陈述答辩的小二就直言,这跟襄阳有什么关系?按照特色中国的定位,一个城市应该有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就是你提到这个城市,听说过或者去过的人能迅速的联系到一个对应的产品,比如说襄阳,一提到襄阳,我们能想到的古隆中和牛肉面,而作为可线上销售的产品,最好的代表便是牛肉面。但从运营角度而言,牛肉面在当时,在线上,尤其是淘宝上根本没人卖,也不知道怎么卖?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实话实说,线上销售情况不理想,而我们接下特中地方馆之后,就想让这款最能代表襄阳的产品呈现在线上,让这款产品成为襄阳的名片,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从襄阳馆批复以后,我们就开始寻求各种
将面在线上卖的方式。应该讲,操作的难度很大。毕竟,襄阳牛肉面,对本地人来讲,就是一碗早餐面,要将一碗早餐面卖出花,你得做好各种打算!
开发襄阳牛肉面的难度在哪里?以及产品研发的三大关键词是什么?
首先要确认的是这个面到底能不能卖?怎么卖?谁又会来买?市场有空间吗?这个空间到底有多大?360的董事长周鸿祎在他的著作《极致产品》中提到过,他说: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有3个词一定要把握住:刚需、痛点、高频。 刚需——用户的必须性。比如吃饭穿衣,再比如房产。这多年的房产市场就一定在提:刚需住房。这就是个真需求,作为一个在远方城市打工的外地人,没房子是非常痛苦的,关键是没有归属感,没归属感倒也罢了,如果一旦有孩子,不能读书,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房价一直在涨,当然这是针对市场行为而言。所以,对一个在城市里奋斗的人,在城市里没有房子,就必须要买,买房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变成了刚需。所谓刚需,就是用户一定会买,不买都不行,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如果有时间,我乐意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超市运营过程中被定性为“民生用品”的系列产品,诸如粮油米面,如果你手边有网,你可以上网简单瞄一眼你就能感知到“粮油米面”的消耗量有多大?这是家家必备的产品。
痛点——你到底解决了客户的什么问题?也是对照刚需而言的,主要判断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在某些情况下,你看着是需求,可能这个需求未必是真实的能反映出消费者意愿的。关于伪需求,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免洗米。看起来这是个需求,从产品研发的角度,我们方便了消费者,在煮饭的时候,直接将米放到锅里,加水就可以了。但在座的各位自问一下,如果你是个经常做饭的人,你是否真的不洗就放到锅里
煮了?而如果你还将这件事在吃饭的时候说出来,你感觉会有多少人继续拿起碗来吃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测试。同样,你拿起手机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从销量上你就能很清晰的感知到,几乎毫无销量,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和响亮的耳光。
高频——就是产品的购买频次。一个月消费一次和一个月消费十次,对产品而言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2010年的时候,在江浙的医院和江浙的商超里面,会有免费的妈妈奶粉赠送,只要看到孕妇,马上就会有人很殷勤的去登记你的各种资料,连宝宝的出生日期都要登记,然后给你大罐大罐的妈妈奶粉,甚至承诺,在孩子出生以后,马上会送你多少罐奶粉,看似这个获客成本较高,但对企业而言,这是最精准的客户。至少我们家的孩子,从怀孕开始,直到6个月以后才换其它品牌的奶粉。而且奶粉消耗起来是非常快的,再比如同样是母婴产品中的纸尿裤,也采用了一样的方式。如果我们仔细一下,你会发现,在母婴用品当中,我们常常说到的跑量产品,高频产品,就是奶粉和纸品,本质是在说其消耗量高,放到电商里面,你同样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奶粉和纸尿裤的品牌店铺,哪怕价格稍微低一点点,销量都出奇的高。这两个产品满足了刚需、痛点盒高频的3大关键词。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继续聊面条的事情。首先从产品上,襄阳牛肉面是当地人的早餐面,无论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吃的就是襄阳牛肉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味觉记忆;其次这个产品只有在本地才能吃到,很少有襄阳牛肉面在外地开店的,因由味觉记忆,作为襄阳人,也有吃一碗家乡的面条的需求。而且,从数据统计来看,襄阳在外地打工的人数非常大,超过百万之众,这就个细分的小众市场,还有一点,襄阳的名气也较大,而且只要来过襄阳的人,也对这碗面念念不忘。综上所述,这碗面条的开发,是值得一试的。谈到难点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到底应该怎么开发?从食材端,主要有两种主食:一种是碱面,另外一种就是牛杂或者牛肉,以及相关的牛油。而这些
都是在当地早餐店事先处理好的,如果要放到网上卖?我们要考虑的是食品的安全周期,至少不能腐烂变质,或者说让人吃了拉肚子吧。当然,这款产品有一个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碱面是可以以面条的形式呈现的,而牛油中加牛肉或者牛杂,在气温相对低的时候,也有几天的储存周期,在高温天气里不行。从温度上和环境上而言,这款产品有着开发的可能性。但到底行不行?要让市场说了算。
农特产品是否是刚需?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除了粮油米面之外,其它的农产品,均不是所谓的刚需和高频产品,更不要讲农特产品。农特产品是在满足温饱基础上的口腹之欲。你能吃点其它的,更好的,更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像襄阳牛肉面其实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向产品研发的三大关键词上靠,但终归,它只是小众的产品,所有农特产品都一样,都只是小众的细分市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一个小众市场里做到TOP,也是绝对够你吃的。比如去年拼多多上的柿饼,随便卖卖都是百万单,这已经不是够吃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可以发财的问题。
农特产品本质上是需求,但一定不是刚需,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伪需求,因由受众人数小,但又不可能没有,这是农特产品流通中最大的问题所在。能把农特产品做成刚需的,目前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
农特产品开发的三条心得
第一,快速上市,让市场检验——作为一代产品来讲,人们没有那么高要求,只要能尝到一碗家乡的面,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与满足。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能确认的就是市场正处于空档期,而这个空档期只是我们猜测的,在某些时候,对于需求,我
是这么理解的:客户无法清晰的表达想要什么,一旦这个产品出现在面前,他会恍然大悟,对,这就是我想要的,比如:苹果手机和当年风行的智能马桶。
襄阳牛肉面就是如此,作为第一代产品,这个产品很LOW,甚至都不符合今天的食品标准,就是2两面条加一个牛杂或者牛肉的料包,还是跟牛油混合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的生产标识,就这样放在网络上进行销售,而这个销售效果还不错,至少销量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一旦市场有所反应,尤其是线上卖的特别好的时候,就会有人思考:原来早餐面都可以这么卖?再加上规模性的新闻报道,这对当地的媒体来讲,完全是可以正向的事情,它们也会热衷于报道,其结果就是,有更多有兴趣的人加入进来。 第二,迭代意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竞争也变得激烈了起来,这时候,你就需要动心思,至少在包装上,要让你看起来比较Low的产品显得稍微高端一点。这时候的线上市场上已经有了礼盒包装,当然,这个礼盒包装仍然只是配了个礼盒而言,只是让产品从外观上显得高端,仍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我看来,这算是二代产品。当然,这并意味着事情停滞不前,有人开始琢磨了,怎么才能让产品更加趋向于标准化,能满足大量需求,如果说一代二代产品只是手工小作坊,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则是全面的升级改造。因为一代二代的不标准,从市场的需求量出发,根本无法满足发货需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农产品的特性:卖不掉、供不上和发不出的问题,现在能知道的是,已经解决了卖掉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供不上和发不出的问题,一旦供应跟上,在今天不是那么偏远的地区,一样能解决发得出的问题,只要你有量。接下来三代产品出现了,那就是工厂,拥有了QS也就是后来的SC,当这些证件一出来,意味着产品的研发向上提升了一大步。在这一阶段,依然是只有个别厂家,一旦有人出来,其它的厂家也会跟上,因为看人赚钱眼会红,跟上是必然的。在三代产品当中,产品被进行了更为精细的拆分:碱面、牛杂或者牛肉包、牛油包、辣椒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