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生气,唐诗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低谷时期。但唐代的文人却不甘心沉寂,他们又掀起了文学史上唐诗的另一次高峰,唐诗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当时诗坛的流派很多,风格多样。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派,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苦吟诗派,有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诗派,有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也都各成一派。但由于社会现实的残酷,社会矛盾的尖锐,诗人学会了对社会生活进行冷静地观察和思考,诗歌创作转向了两个方面:一是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二是远离社会,吟咏山水。前者是中唐诗歌的主要特征。
中唐以后,唐朝更是走向衰亡,藩镇跋扈,宦官窃权,内乱外患,使得国运日渐衰危,唐诗创作也到了晚唐阶段。晚唐诗歌沿着现实主义道路继续发展,但由于当时政治日益黑暗,战争频繁,人民苦难重重,这种社会状况,使得文人们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们彷徨抑郁,追欢逐乐,慨叹人生,反映在诗歌里的是难以消除的落寞和苍凉。但也有些文人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他们的诗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腐败,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中晚唐诗作中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晚唐诗的景况。
《长恨歌》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用意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室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听颖师弹琴》通过形象可感的语言,突出表现了颖师琴艺的高超绝伦,写出了乐曲的高雅、空灵和淳厚,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激之情。
《李凭箜篌引》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巧妙的艺术构思,瑰丽的语言,极力渲染了李凭高妙绝伦的演奏技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美感。
《雁门太守行》描写了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形象。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悼念的心情,塑造了十分具体而动人的人物形象。
《无题》是无题可命,盖意中不可言明,常托无题以寄意。《无题(一)》用平淡而流畅的语言,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抒发了诗人对昨夜一度春风、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无题(二)》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有表白两情相悦、至死不渝之意。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七律,为我们编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迷 离惝恍也令人流连忘返的世界。
4 白居易 长恨歌
悲情之恋白居易
白居易19岁时,与一个叫湘灵的普通邻家女子相恋。白居易以后考上了进士,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有门户成见的母亲拒绝。后再次苦求母亲允许,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全家迁离,不许他们见面。后来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偶遇正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一场而别。直到53岁的白居易在回洛京途中,看到旧村邻变换而湘灵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的爱情悲剧才无奈拉上了剧终的幕布。
◎作者卡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两人友谊甚笃,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背景呈现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事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一、字音
骊宫(lí) 临邛(qiónɡ) 回眸(móu) ...鼙鼓(pí) 花钿(diàn) 云栈(zhàn) ...凝脂(zhī) 绰约(chuò) 玉扃(jiōnɡ) ...珠箔(bó) 花冠(ɡuān) 仙袂(mèi) ...凝睇(dì) 迤逦(yǐ)(lǐ) 人寰(huán) .... 钗擘(bò) .二、一词多义
?尽沾衣 动词,看?①君臣相顾.(1)顾?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看望,拜访??.
?计不知所出耳 副词,只是,不过?③顾.(1)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副词,难道,反而?④人之立志,顾?.
??(2)信?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形容词,诚实,信用
①东望都门信马归 副词,随意,随便.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名词,此处指媒人.
①此恨绵绵无绝期 动词,断绝.??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形容词,隔绝的.
(3)绝?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④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形容词,陡峭的.三、词类活用
①千乘万骑西南行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②西出都门百余里 名词作状语,向西 .③上穷碧落下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④春宵苦短日高起 意动用法,以……为苦 .四、古今异义 ①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义:美丽的容颜。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②可怜光彩生门户 ..古义:值得羡慕。 今义:值得怜悯。 ③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义:仿佛。
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④云鬓半偏新睡觉 ..古义:睡醒。
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⑤临别殷勤重寄词 ..古义:情意深厚诚挚。 今义:热情而周到。 五、名句默写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⑤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通读全诗,分析诗歌是怎样来表现“长恨”的?
[名师指津] “恨”包含“痛心”“遗憾”的意思。找出诗中含有此类感情的诗句,分析采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我的理解:①从“重色”说起,用“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极力铺写和渲染李、杨之乐,反衬后面无穷无尽的恨。②以“血泪相和流”的死别场面来衬托后面那没完没了的“恨”。“别”愈痛,说明“恨”愈深。③通过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来表现“长恨”。玄宗奔蜀,内心愁惨;路经马嵬坡,凭吊贵妃;初回长安,睹物伤情;时光流逝,思情更长;极思不得,寄于梦境。④用浪漫主义手法,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从杨玉环思念李隆基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两人的忠贞爱情,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长恨”的主题进一步深化。⑤诗歌的末两句,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即“长恨”的主题。
2.《长恨歌》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整首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名师指津] 要分别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开篇首句对下文起到的作用。
我的理解:开篇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接着写重色轻国的帝王,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终于如愿以偿,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致酿成安史之乱,这一动乱便导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3.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形象?
[名师指津] 应举例分析杨贵妃对爱情的态度。
我的理解:在诗中,杨贵妃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形象。在仙境中,她已位列仙班,但她仍不高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的内心是凄苦、悲怨的,她不能忘记过去的美好爱情。她临别赠给使者一半钗、一扇钿合,让他交给玄宗,以表达她坚定不移的信念,“天上人间会相见”,并希望玄宗牢记他们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描述充分展示了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4.《长恨歌》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名师指津]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是怎样达到情景交融的。
我的理解:这首诗以景写情,情中见景。在作者笔下,感情的抒发往往与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马嵬坡兵变后,玄宗怀着无限伤感,前往西蜀,“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萧瑟的秋风卷起漫天的风沙,天昏地暗,这既是实写秋天的景况,更是为了衬托玄宗孤寂凄凉的心境,可谓虚实相间。“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玄宗的内心是悲凉的,所以他见到的景色也都显得黯淡无光,令人伤心欲绝。类似的描写都极富诗情画意,有很强的感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