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钟嵘《诗品》“滋味说”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钟嵘《诗品》“滋味说”研究

作者:任建桦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著作,其中提出了“滋味说”这一重要的美学思想。本文试从“滋味说”的主要内容、“滋味说”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角度出发,来详细研究“滋味说”的精神内涵,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品》的审美思想。 关键词:钟嵘《诗品》;滋味说;审美

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论诗专著,它的评论对象是梁代以前的五言诗及其作者。本文主要从“滋味说”出发,来分析钟嵘《诗品》中的美学思想。

车孟杰的《<诗品>的“滋味说”与<舞论>的“情味”论》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张月的《<诗品>“兴”观探赜》将钟嵘的“兴”与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兴”进行对比;牛丹丹的《浅析钟嵘<诗品序>中的诗学思想》旨在分析钟嵘《诗品序》中诗学思想,进而深层次地理解当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后,文学评论家是如何从诗歌内部因素出发探求艺术规律的。

本文旨在分析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对“滋味说”的内涵、背景及影响做出探究。

一、“滋味说”的主要内容

《诗品·总论》中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由此,我们总结出“滋味说”的主要内容是:以兴、比、赋为表现方法;注重直寻;风力与丹采相结合。

(一)以兴、比、赋为表现方法

《毛诗序》提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不仅《毛诗序》,还有《周礼》,关于“六义”,历来人们都认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诗品》中提到赋比兴,是专指诗歌创作方法。诗歌创作方法只有这三种,所以说,“诗有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义”。南宋朱熹释赋比兴云:比是“以彼物喻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我们可以看到,在《诗品·总论》中钟嵘将“兴”提到了首位,这足以看出钟嵘对“兴”的重视。钟嵘认为“文已尽而意有余”为“兴”,这与我们认为的“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站在创作者的角度不同,钟嵘是站在文学接受的审美角度,站在读者阅读体验的立场上来阐释“兴”的含义的。他跳开了以往将“兴”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的局限,从文学接受这个角度对“兴”做出了新的解释。

“文已尽而意有余”是指诗歌在有限的文字中具有无限的情感内涵,使诗韵更加悠长,让读者回味无穷,从而引起广泛的联想和想象。“文已尽而意有余”让我联想到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比如说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都会给人一种回味悠长之感。《诗品》注重读者,在提高“兴”的理论地位的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审美地位,使得创作者更多的去关注读者的体会。

钟嵘论“兴”,从“滋味说”出发,不仅看到了自然界的景物对人产生的兴发感触的作用,還强调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对内心的感荡。前者如“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后者如“楚臣去境,汉妾辞宫”、“骨横朔野,魂逐飞蓬”等。(1)

对于“比”和“赋”,钟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诗品》认为“比”是“因物寓志”,即诗人抽象的情感比如说志向、情思等要借助景物形象表现出来。“赋”是“直书其事,寓言写物”即直接的描写事物,通过语言来描写、刻画。

钟嵘在对“兴”“比”“赋”做了一番解说后,接着又说:“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在这里钟嵘说明了三者必须紧密结合,通过景物来表达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者之间不可分离,要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味之无极”的审美效果。 (二)注重直寻

《诗品》中提到“赋”时说:“直书其事”,就是主张诗歌要直接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过于繁琐复杂。

《诗品·总论》中提到:“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由此可见,钟嵘提倡写诗直接写纵目所见之外物,只有那些给人以极目所见之感的诗歌才是自然的好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钟嵘要求诗歌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诗人的感情,而情感抒发应以自然直率为主,只有这样,诗歌才能“吟咏情性”,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过多用典所造成的空洞绮靡。(2)《诗品·总论》中说:“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在这里钟嵘举出了颜延之和谢庄的例子,他将颜延之归为中品,谢庄归为下品。我们以颜延之为例,钟嵘在“宋光禄大夫颜延之”中说:“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可见颜延之华丽词藻的雕琢使文章含义受到约束。《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常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颜延之的“铺锦列绣”与谢灵运的“初发芙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颜延之我联想到了宋代的吴文英,张炎曾评价吴文英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可以看出过于雕琢词句,过于用典的后果就是诗歌内涵难以感染读者,缺乏真实性,不够有清新自然之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是在说,一切由风景所引发的情感,其实都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露。作诗要强调真性情、真情实感。真正的好诗应该是诗人把真我融入其中,赋予诗歌以诗人的全部生命。 (三)风力与丹采相结合

《诗品·总论》中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我认为,“风力”与“丹采”的相结合就是钟嵘评诗的标准。曹丕《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而“干之以风力”就是由“文以气为主”演绎而来的。因为“风”和“气”的本来含义相同。《广释·雅言》说:“风,气也。”但钟嵘所说的风力,却着重在文意。其次,《典论·论文》还说:“诗赋欲丽”,陆机《文赋》也说:“诗缘情而绮靡。”由此钟嵘提出“润之以丹采”,所以“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就是《诗品》论诗的标准。(3)只有一首诗具有并传达了好的文意(就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再具有好的文采(就是好的语言修饰),诗歌才会达到“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诗之至也”的境界,才有“滋味”。

钟嵘在历代诗人中最推崇的是曹植,对他极为称赞。在“魏陈思王植”中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体被文质”就是说曹植的诗既有文采又有质朴的内容,达到了内在思想性与外在艺术性的统一。紧接着钟嵘又评价了“魏文学刘桢”,说他:“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就是说刘祯的诗有气势但是文采不足。在“魏侍中王粲”中,钟嵘说他:“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就是说王粲的诗有文采,但气势不强。不过对于王粲,人们评价不一。《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都给了王粲很高的评价,不过钟嵘认为他的诗“文胜质”。

由此我们看到,在钟嵘看来,刘桢和王粲之所以会低于曹植,是因为他们的诗歌要么质胜文,要么文胜质,没有做到“文质彬彬”的完美融合。《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及诗歌,“质”就是指诗歌内在的思想内容,“文”就是指诗歌外在的语言形式,“文质彬彬”就是指“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钟嵘《诗品》“滋味说”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钟嵘《诗品》“滋味说”研究作者:任建桦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钟嵘《诗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著作,其中提出了“滋味说”这一重要的美学思想。本文试从“滋味说”的主要内容、“滋味说”产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角度出发,来详细研究“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v5h9569ov7yqpo85se79mzf00wrvr00iy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