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6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解析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选题

1.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 曹魏 B. 东晋 C. 西晋 D. 前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ABD没有统一全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曾经实现了短期的统一。

2. 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 ③淝水之战 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发生在西晋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①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不符合题意;选项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符合题意;选项③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不符合题意;选项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符合题意,因为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 3. 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 东汉末年 B. 西晋初年 C. 西晋末年 D. 东晋初年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 4. 西晋的都城在

A. 洛阳 B. 长安 C. 东京 D. 建康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

西晋;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 5. 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

A. 东汉末年 B. 西晋初年 C. 前秦时期 D. 南朝时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碣、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因此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东汉末年;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 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 北魏 B. 西晋 C. 东晋 D. 前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后期,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政,灭蜀后,国力迅速上升,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局面归于统一,中国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安定的局面;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 7. 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 江南经济的开发 C. 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 D.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后期,曹魏实力增强,吴蜀日趋衰落;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政,灭蜀后,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局面归于统一;因此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

8. 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316年西晋灭亡;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④被农民起义推翻,不符合史实;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

9.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是指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南迁中原,与中原民族融合。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0. 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A. 西晋灭蜀 B. 西晋灭吴 C. 西晋代魏 D. 少数民族的内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局面归于统一;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 11.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答案】B

【解析】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魏(曹魏)、蜀(蜀汉)、吴(东吴)三个政权。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

12. 西晋衰落的原因是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匈奴族的内迁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晋衰落的原因是统治集团腐朽,皇族之间的连年战争,少数民族反抗西晋压迫。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3. 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 鲜卑 C. 氐 D. 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建立前秦政权,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

14.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南方经济发达 【答案】B

【解析】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时汉主刘聪又派呼延晏率大军进攻洛阳,晋兵大败,汉将刘曜、王弥,石勒皆助兵会合,永嘉五年(311)五月二十四日,怀帝出华林园门,欲西奔长安,被汉兵追获,北方陷入长期战乱。

15. 下列王朝中,其统治与西晋最相似的是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统治与西晋最相似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局面归于统一,中国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的秦朝是灭六国完成全国统一;西晋和秦朝也同样二世而亡,政权十分短暂;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6. 下列各族中,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A. 匈奴 B. 氐族 C. 羯族 D. 羌族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76年,灭前凉;同年,进兵灭代;建立前秦政权,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匈奴在公元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选项C北方游牧民族,在河北一带,不符合题意;选项D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

17.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 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 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 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社会上层生活腐败,A项符合题意;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和匈奴起兵,攻灭西晋只是西晋灭亡的诱因。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 使晋朝国力大大衰弱的事件是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靖难之役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发生在汉朝;选项C发生在唐朝;选项D发生在明朝,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 下列有关西晋灭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封诸王 B. “八王之乱”的爆发 C. 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 D. 少数民族势力强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西晋统治腐朽,到晋惠帝时期,爆发“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选项ABC是西晋灭亡的原因,而选项D不符合史实;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

20. 他266年称帝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他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时代,成为又一位统一全国的皇帝。他是 A. 司马懿 B. 司马炎 C. 司马昭 D. 司马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66年称帝”“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因此“他”是司马炎,故B正确,司马懿是西晋建立者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睿的东晋的建立者;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1.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魏 【答案】B

2016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解析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选题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晋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v55s1kd096rgfk15sw18xzko02xoc00fz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