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描写荷花的现代诗11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标签:标题]

篇一:苏教版语文七下《咏荷诗四首》诗歌欣赏题 一、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3.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4.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5.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6.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7.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8.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

“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9.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连云港中考】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每点1分)

10.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3分)【连云港中考】

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拟人手法,花亦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人争艳。)(修辞1分,赏析2分)

二、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cī)绿,倚槛风摆柄柄(bǐng)香。

多谢浣(huàn)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译文】船在水中移动溅起水珠,被荷叶映成闪耀的绿色,倚靠着栏杆,看着风摇动一株株荷花的柄,传来阵阵香气.我要感谢彼时在溪水中浣纱的女孩没有将它攀折,留到现在,在雨中那一双双鸳鸯得以在下面栖息. 1.请揣摩诗人使用叠词“差差”、“柄柄”的好处。(2分)

形象地写出莲叶挨挨挤挤,高低不齐的情景,增添诗歌的音韵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对莲叶的喜爱,闲适的情怀。 三、赠荷花 唐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②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③,卷舒④开合任天真⑤。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⑥愁杀人⑦!

【译文】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拿荷花和其他的花对比。(2分)拟人,三四两句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2分)(答“象征”,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言之成理,可给1分)

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请简要分析。(4分)

①诗人描写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②描写红花绿叶互衬互映,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

3.李商隐的《赠荷花》一诗中借荷花荣衰相依,表达自己渴望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的句子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4.《赠荷花》中吟咏了荷花、荷叶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诗句是: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四、白莲唐陆龟蒙

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负。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才真正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看似冷漠无情却怀有着不尽幽恨,可惜又有谁人察觉到呢?在天将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清新的晨风吹拂时,它正在孤独一生后悄然欲坠。 1.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的诗句是: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2.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

3.《白莲》这首诗把白莲人格化、个性化了,体现了莲的美主要表现在精神的美的诗句是: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4.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2分) 素雅、冰清玉洁。

5.“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五、《爱莲说》 【词句注释】

可:值得。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篇二:诗歌 一、填空。(8分) 1、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 。 2、“西江月”是 名,“夜行黄沙道中”是。 4、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 的历史。 5、我国从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 、 、 等;其他国家也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 、 等。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王 勃 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杜 甫

1.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时节 轨道 鸣蝉 稻花 略胜一筹 B.残霞 缥渺 悠闲 潇洒 融为一体 C.澎湃 鼾声 纤弱 意镜 若隐若现 D.亲昵 徜徉 灯茏 茅店 诗情画意

2.下面的“川”与其他三项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川流不息 B.高山大川 C.一马平川 D.百川归海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五言诗描写细膩、动人,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处处充 满诗人的喜悦之情。

B.《白桦》是首现代诗,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采薇》节选于《诗经》,表达了一个老兵回乡时的喜悦心情。

D.《天净沙.秋》是白朴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丽秋景。它虽有秋景的清 肃,却无悲凉的情绪。

二、查漏补缺,按要求补充诗句。 1.填上动植物名。

A.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B.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C.(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2.填上地名。 A.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 )。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3.填上颜色词。

A.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B.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C.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三、精挑细选,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答案。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2.晏殊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 )。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似曾相识鸟归来 (3)似曾相识雁归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诗句写的是(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的是( ) (1) 李广 (2)项羽 (3)曹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6.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 指的是 ( )。 (1)红色 (2)花 (3)树叶

四、先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20分) A. 独在异乡为异客, 。 B. 谁言寸草心, 。 C. 横看成岭侧成峰, 。 D. 马上相逢无纸笔, 。 E. ,润物细无声。 F. ,老大徒伤悲。

G. ,淡月失梅花。 H. ,两三点雨山前。

1.“ , ”这两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视角的观察事物,才能全面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特征。

2.老师和爸妈常用“ , ”这两句诗来劝告我们:趁现在年纪还轻,要努力上进,不要老了

白白地悲伤和叹息。

3.无论什么情况下,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教育我们,这正像杜甫笔下的诗句一样: “ , ”。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自然地吟诵起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 , 。” 三、下面三句话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互相取笑的话,都用了夸张。你能找到它们分别夸张

了什么?(3分)

眼窝深 脸长 额头高、

1、苏东坡: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2、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3、苏东坡:几加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诗歌、《静夜思》、古诗、文学作品 五、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夜喜雨》。( )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 美。( )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5、《天上的街市》诗中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 灯。( )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4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的诗句: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 育我们。 阅读聪明泉

一、阅阅读儿童诗,回答问题。 友 谊

泥泞中 干渴时

一只扶持的手 一杯清凉的水 岔道口 倦怠时

一个引导的箭头 一声惊蛰的春雷

描写荷花的现代诗11首

[标签:标题]篇一:苏教版语文七下《咏荷诗四首》诗歌欣赏题一、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v4l66njyu1xkfw968ko77t6k14pna01b2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