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的基础在于人才,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上述领域的发展,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为科学技术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2020年达到3900万人。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第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为促使经济迅速复苏,各国动用了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和国家干预措施,集中体现在对产业进行深度调整上。在这一背景下,世界产业呈现出如下三个发展趋势:

一是从“高碳”到“低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也是谋求大国地位的新起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了“绿色复苏计划”。其主要包括建筑、大气、电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汽车

等五个主要领域,目的是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就业机会、降低资源依赖性、创造新市场、提高竞争力。

二是从失衡到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性回归。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发布并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以救助实体经济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奥巴马政府2009年2月份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公布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英国公布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

三是从“浅层”到“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发达国家仍将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升级,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

金融危机使各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纷纷颁布职业教育发展国家战略。职业教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一是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国家战略。

美国,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经济增长与繁荣》,强调创新战略是美国“赢得未来”的关键,是美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基础,要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知识和技能的美国人,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

欧盟,2010年3月欧洲委员会颁布《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和包容的欧洲战略》,明确三个重点,一是智慧增长,经济发展基于知识和创新;二是可持续增长,促进更

有效地利用资源,更环保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三是包容性增长,促进高就业经济,形成社会和地区包容性。

德国,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发展奇迹,职业教育被称作“秘密武器”,“双元制”模式已成为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16-19岁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始终占到70%。在此基础上,德国进一步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战略。

英国,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遭受重创,也使英国政府更加认识到了技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技能战略的基础上,2010年11月,英国商务、革新与技能部又发布了“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 和“为可持续发展而对技能投入” 两个技能开发的国家战略性文件。其用意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发展。

法国,1999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宪章》,要求建立全国职业教育与经济领域对话机制、加强工学交替式教学、加强教师培训等。2007年5月,法国总统萨科奇将发展教育作为新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到教育发展和改革总目标当中。通过“高等教育法”强化大学的职业化倾向,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2000多所“高等技术学校”和“大学技术学院”。

日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把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作为一贯战略。提出了三方面举措:一是以小学至高中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二是主要以大学生、研究生为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三是“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整套计划不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

韩国,受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政府2009年预算主要用于创造岗位和缓解资金枯竭,创造岗位相关预算达万亿韩元(约266 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加了41%。在创造

岗位相关预算中,增幅最大的领域是职业教育,从1106 亿韩元(约6亿人民币)增至4643亿韩元(约25 亿人民币)。

澳大利亚,2003年出台了《塑造我们的未来:2004-2010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指导思想:一是为经济服务,使澳大利亚具有国际竞争力;二是为人们服务,给予澳大利亚人世界级的技能和知识;三是为社区服务,构建包容和可持续的社区。近年来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递增5%。

南非,2005年起,南非政府启动了10年国家计划,旨在以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2006年,政府启动一项亿兰特(南非货币)投入的3年行动计划,用于资助技术学院开展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二是不断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构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了国家质量委员会,修订了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在国家技能框架范围内,监管质量保障并保证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标准应用的一致性。

英国政府设立教育标准办公室,通过独立监察和规范,协助完善教育的质量和标准,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德国建立了“德国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质量开发秘书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强化德国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地位。

芬兰开发了国家级的质量引导性指标,鼓励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内部质量体系,国家通过指南和工具帮助职业教育机构提高质量。

三是不断完善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从2008年初开始试行国家资格框架,旨在建立各类教育之间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互通的渠道。鼓励企业参加职教,2008年决定对凡是增加或扩充培训岗位的企业,由联邦政府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促进补贴资金,企业每增加一个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政府将给予4000至6000欧元的资助。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高校举办职业教育,创立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通融性特殊奖”。

英国开发了上下贯通的资格标准制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终身教育体系。在资格证书体系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之间实现衔接和互通。

澳大利亚增加职业资格框架内的研究生证书层级,构建面向人人、无缝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双元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制度。其学校经费来源于州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公共经费;企业承担公司内培训的经费。近年来,德国政府加大了“双元制”教育的公共经费支持。数据表明,政府出资约占总经费的29%,企业约占71%。这种模式通过政策、法律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的意志,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使得职业教育较好地满足了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承担着建立与行业雇主联系和合作的任务,解决技能缺乏以及培训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方面。许多企业和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定期向学校公布拟聘用岗位的情况和学生工作的情况;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推荐、联系和落实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可以获得企业报酬。这段经历使学生能够轻松就业,甚至有可能在实习的公司就业。

2v0wh3jq496trx01723y3gzju6vsv000dj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