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六)-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年《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六)

(100分)

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心动周期

【参考答案】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乳酸阈

【参考答案】人体在从事递增负荷的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开始急剧上升的转折点,称为乳酸阈。3.通气血流比值

【参考答案】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心输出量)的比值,称为通气/血流比值。4.红细胞比容

【参考答案】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5.运动性蛋白尿

【参考答案】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肌肉收缩与舒张的主要环节?

【参考答案】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收缩全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环节:①兴奋在神经一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③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收缩;④兴奋中止后,收缩肌肉舒张。2.恢复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能源物质的恢复依据其恢复的时间和量可分为运动中的恢复、运动后的恢复和超量恢复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时机体表现为能源消耗大于合成,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下降;第二阶段,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3.简述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参考答案】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血管内有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血液充盈,就不会对血管壁造成侧压,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没有心脏的收缩射血,就不可能产生血压。同理,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可扩张性以及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较大的外周阻力,通常心室一次搏出的70mL血液,只有约1/3在收缩期流至外周,还有2/3被暂时储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亦随之升高。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但借助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回缩,可将储存的血液继续推向外周,故主动脉压在心室舒张期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显然,如果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迅速流向外周,不可能使动脉血压升高。因此,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搏出量的改变主要影响收缩压。搏出量增加时,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由于收缩压升高后血流速度会随之加快,致使舒张末期存留于主动脉内的血液增加并不多,故舒张压升高不如收缩压升高明显,但脉压会增大。可见,通常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搏出量大幅增加,收缩压可高达180-200mmHg。(2)心率: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当心率加快时,心舒期明显缩短,在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末期存留于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加,使舒张压升高。(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液明显减慢,心舒末期存留于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在心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使得血流速度加快,因而收缩压升高不明显。可见,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运动时,由于骨骼肌血管舒张,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故舒张压变化并不明显(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波动的作用,使收缩压不致太高,舒张压不致太低。老年人由于血管壁硬化,弹性减退,缓冲动脉血压的能力下降,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5)循环血量: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的容量是相适应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在人体失血过多或严重脱水时,循环血量才大幅减少,此时,动脉血压迅速降低。以上对影响动脉血压各因素的讨论,都是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某一因素变化对动脉血压的影响。事实上,在完整机体内,上述各因素经常同时变化,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1)最大摄氧量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最大摄氧量水平高低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如何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是耐力性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最大摄氧量是评定心肺功能的指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达到最大摄氧量时,心肺的功能达到极限水平,因此,最大摄氧量的大小可较客观地评定心肺功能。(3)最大摄氧量是选材的生理指标;最大摄氧量有较高的遗传度,故可以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之一。有学者指出最大摄氧量尤其可作为儿童少年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最好的选材指标。(4)最大摄氧量是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将最大摄氧量强度作为100%VO,max强度,然后根据训练计划制定不同百分比最大摄氧量强度,使运动负荷更客观更实用,为运动训练服务。虽然最大摄氧量在运动实践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难以普遍推广和应用;其数值有时并非与运动成绩的提高绝对相关等。因此,最大摄氧量只是诸多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因素之一。2.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等、磷酸原系统及其供能特点?

【参考答案】(1)磷酸原系统由于ATP和CP均含高能磷酸键,因此将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系统或ATP-CP系统。ATP和CP都是贮存在骨骼肌细胞中的高能化合物当肌肉收缩时,ATP迅速分解供能,与此相耦联的CP也迅速分解放能,在磷酸肌酸激酶(CPK)的作用下将其所含的高能化学键在瞬时转移给ADP,在极短时间内生成少量的ATP,1molCP分解时,可再生成1molATP。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安静时肌肉中CP的含量约为ATP的3-5倍,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迅速减少,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在ATP充足时,CP又依靠ATP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再合成。CP合成的速率取决于肌肉中ATP的浓度,以及肌酸的含量和CPK的活性。(2)糖酵解系统糖酵解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由于这一系统供能时要生成乳酸,所以亦称之为乳酸能系统。它是机体处于氧供不足时的主要供能系统。能量消耗殆尽。此时,由于有氧系统的供能过程尚未启动,还来不及满足能量需求,因此可以通过糖酵解供能系统迅速获得部分ATP,以满足运动时的需要。另外,当机体缺氧或发生氧利用障碍时,ATP也可来源于糖酵解供给。即使是在安静状态下,有些细胞也是依靠这一系统的供能,如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ATP供应完全依赖糖酵解系统。糖酵解系统供能的特点是,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可导致运动疲劳的物质乳酸。乳酸在体内聚积过多,超过了机体缓冲及耐受能力时,会破坏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态,进而又会限制糖的无氧酵解,直接影响ATP的再合成,可导致机体疲劳的产生。乳酸是在肌肉中产生,但它要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乳酸水平是衡量该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指标。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在代谢过程中都不需要氧的参与,所以这两个供能系统又合称为无氧供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彻底氧化成H?O和CO?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该系统是机体绝大多数细胞主要的能量获取方式。即使是肌肉通过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须在有氧氧化中彻底分解为H?O和CO?。机体在活动中,首先是以糖作为有氧氧化的燃料,当糖供应不足时再消耗脂肪,只有在糖和脂肪含量均不足时才分解蛋白质。从理论上分析,体内储存的糖,特别是脂肪一般是不易耗尽的,故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最大容量可以认为是无限大的。但有研究显示,如果机体糖的储备消耗到一定的程度,即使有大量的脂肪供能,机体仍会产生疲劳。该系统的供能特点是,ATP生成的总量很大,但供能速率较低(最大供能速率或输出功率只有15J·(kg·s)ˉ1,需要有氧的参与,不产生乳酸类等副产物。该系统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物质基础。

《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六)-答案

2019年《运动生理学》高教版冲刺卷(六)(100分)注意:考生须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心动周期【参考答案】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2.乳酸阈【参考答案】人体在从事递增负荷的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zzy42t3b3gyk618jsm0fvam2gysn007d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