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
2.掌握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和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3.掌握唐朝与日本的友好交往和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了解唐朝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掌握中印文化交流。 5.了解唐朝和波斯、东罗马的往来。 6.掌握与大食的友好交往。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发展的原因,认识国力强盛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是促进对外交往发展的重要原因。
2.学习唐代中国和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认识到,通过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作用。
3.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应向在中外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友好使者们不畏艰难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比前代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通过学习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的史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以及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2.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往。 ●教学难点
1.古今地名和国名的对照。
2.认清古代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地图:《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3.自己课前制作的投影图片《唐朝交通情况表》。 ●教学方法
1.图表法:可制作一些图表,比较唐朝与各国交往的共同点和唐朝与这些国家交流的具体表现。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以及唐朝文化对新罗、日本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3.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细节,在指导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节主要叙述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发展,内容比较多,涉及到唐朝与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食、东罗马等国家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详略得当,切忌平均用力。课前可安排同学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如:朝鲜半岛上三国鼎立的情况、“留学生”名称的来历等,为上课时开展双边活动做好准备。另可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对这些国家与唐朝的关系,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叙述式导入
[师]通过以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隋朝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它的统一却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唐初,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经过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时期。大唐帝国的强盛表现在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增强,百姓生活大为改善。也表现在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和与边疆少数民族友好的关系,还表现在友好而频繁的对外交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当时,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请回忆一下,唐朝与哪些民族有友好的交往?
[生]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民族。 [师]当时民族交往的主流是什么?为什么?
[生]主流是友好交往。因为唐朝国力的强大、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和唐朝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
[师]这样的友好交往有什么作用呢?
[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师]隋唐时期不仅民族之间的交往是空前的,对外交往也是空前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板书]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隋唐对外友好交往发展的原因 [教师提问]“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把课本P93~94第一段文字认真看一下。
[学生回答]原因有:第一,唐朝有发达的对外交通;第二,唐朝的经济比较发达;第三,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
[教师讲述]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尤其是唐朝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为对外交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政府还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使;还有发达的对外交通。我们来把原因概括一下。
[投影显示] 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原因 1.唐朝的统一和繁荣、强盛 2.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3.发达的对外交通 [教师提问]那么唐朝的对外交通有怎样的发达呢?谁来指图讲述? [教师挂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学生指图回答]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
[教师讲述]答得很好。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制作这样一张表格。 [投影显示]《唐朝交通情况表》 陆路 向东 从长安出发 到达朝鲜 海路 从登州、扬州出发 到达韩国、日本 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波斯湾 经“丝绸之路”,可到印向西 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国家 从广州出发
[教师讲述]大家注意,登州是今天的山东蓬莱。从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与唐朝发生友好关系的国家主要有朝鲜、日本、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国家。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教师提问]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投影显示] 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印度 B.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伊朗 C.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阿拉伯各国 D.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朝鲜 [学生回答]答案为D。
[板书]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交往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教师提问]朝鲜半岛与我国相邻。早在秦汉之际,双方就发生了友好的关系。大家还记得吗,当时的朝鲜半岛上有哪些国家?他们与我国有怎样的友好交往?
[学生回答]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分别叫马韩、辰韩、弁韩。都曾多次派人赴汉,加强联系。其中的辰韩更是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他们和汉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有檀弓、果下马等特产输往中国,而我们也有铜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往朝鲜。
[教师讲述]到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仍有三个国家,是高丽、百济和新罗。隋唐同这几个国家都有往来。隋炀帝和唐太宗曾出兵高丽,结果都兵败而返。后来,新罗的势力逐步扩大,并统一了朝鲜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新罗积极发展同唐朝的友好关系。
[板书] 2.双方频繁的交流
[教师提问]新罗和唐朝交流极为频繁。谁来归纳一下,双方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回答]第一,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第二,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 [教师讲述]从7世纪后期,直到唐末,新罗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两国互遣使节,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而且还有不少人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崔致远进士及第后还留在唐朝做官。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唐
朝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唐朝同新罗的贸易繁盛,新罗商人的足迹经中原到达江浙一带。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双方的物资贸易交流大大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由于唐朝新罗商人很多,因此长安和沿海很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教师提问]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概括说明。
[学生回答]政治上,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经济上,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文化上,设立国学,教授儒学,喜欢读唐诗、写唐诗。生活习惯上,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教师讲述]概括得很好。新罗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行政机构,也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采用唐朝的历法,依照长安、洛阳的建筑建都城等等。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广泛而全面的。当然,新罗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他们的音乐就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教师过渡]从刚才投影显示的《唐朝交通情况表》,我们知道,从长安出发往东,可以到达两个国家,一个是朝鲜,另一个就是日本。
[板书]三、唐朝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教师提问]大家在课前已经查阅过资料。好那么什么叫“遣唐使”?什么是“留学生”? [学生回答]“遣唐使”就是日本派往唐朝的使臣。当时,随同遣唐使一起到中国的还有一些学者、工匠、学生等。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又随同遣唐使一起回国,也有一部分人留在中国继续学习。随同遣唐使回国的就叫“还学生”,留在中国继续学习的就叫“留学生”。
[教师提问]中日隔海相望,与朝鲜一样,我国同日本也早有密切关系。回忆一下,两汉时期的中日交往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与汉交往;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派遣使者到我国,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教师讲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自古往来十分密切。隋朝时,两国互遣使臣。从贞观年间开始,200多年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他们的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文化在各个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影响。
[板书]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教师提问]日本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影响?
[学生回答]政治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教师讲述]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政治上,在唐初回国留学生的策动下,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新政中的制度,参考隋唐的制度,如:参照中国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了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教育上,在京都设立大学,学科设置和学习内容基本上与唐制相仿,考试内容就是中国的儒家经典。科学技术上,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日本模仿唐长安,建成了平城京(今奈良)、平安京(今京都)等。另外在文学艺术、生活习尚、节日风俗等方面,日本也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
当时,中日之间的贸易极其频繁,由中日两国出土的文物作证。 [教师提问]在中日交往中,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板书] 3.吉备真备和鉴真
[学生回答]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等。
[教师讲述]吉备真备在长安学习17年,学成回国后,他根据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假名字母。有关鉴真,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他先后六次东渡,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东渡成功,他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播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这两人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过渡]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往来。 [板书]四、唐朝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1.唐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
[教师讲述]隋炀帝时曾派人出使马来半岛。唐朝中期,骠国歌舞团的演出轰动长安。 [教师提问]当时与唐朝来往最密切的是—— [学生回答]天竺。
[教师提问]天竺相当于今天的—— [学生回答]印度。
[板书] 2.唐与印度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师提问]当时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答]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奘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说天竺相当于今天的印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印度半岛上的国家今天有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唐朝,尼泊尔称为尼婆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统称为天竺。
双方的友好交流表现在:政治方面,双方互派使臣。经济方面,双方有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运来了菩提树、郁金香和棉布,我们运去了绢和瓷器。唐太宗还派人去学习熬糖法,提高了我国的制糖技术。文化方面,我国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造纸术的传入,使他们结束了用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而我们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古印度北部艺术风格的影响。
唐与当时印度的交往主要以佛教为纽带。唐朝初年,玄奘研究佛经理论,觉得当时汉文的佛经有些译得不全、不确切,就决心往西方求经。他孤身一人穿沙漠,过高山,几乎昏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在印度他广泛收集各种佛教经典,潜心研究,回国时带回600多部佛经。此后,他组织大规模的佛经译场,从事翻译工作19年,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失传,因此玄奘的译本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半岛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他还把我国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到古印度。另一高僧义净,也曾至天竺研究佛学,也带回大量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记录了许多国家社会、文化、宗教的状况。
[教师过渡] 8世纪时,在亚洲广大的领土上,东方崛起了大唐帝国,西方也有一个强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当时唐朝与阿拉伯以及中亚、西亚欧非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友好的往来。
[板书]五、唐朝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唐朝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交往
[教师讲述]中亚一些国家处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早在西汉时就与我国有密切的交往,在隋唐时期往来更是密切,双方互派使臣,也经常有贸易往来。
[教师提问]在唐朝刚建立时,西亚较强大的国家是波斯帝国,大家还记得吗,在西汉时我们称之为——
[学生回答]安息。
[教师提问]对。不久,波斯就被大食所灭,大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