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干部“上山下乡”反贫困 ——广东创新扶贫模式考察
见闻
文 / 本刊特约记者 陈谈强
【摘 要】记者2011年4月下旬考察广东创新扶贫模式时,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巡视员陈成云,手捧着多年珍藏在书柜里的一个刀痕斑斑的木头切菜板对记者说:“这是徐阿婆家经常‘三个月不沾肉’的切菜板,穷啊!” 【期刊名称】中国老区建设 【年(卷),期】2011(000)007 【总页数】4
【关键词】扶贫模式;广东省;考察见闻;上山下乡;创新;反贫困;干部;扶贫开发 【文献来源】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china-construction-old-
revolutionary-basic-area_thesis/0201253718465.html
记者2011年4月下旬考察广东创新扶贫模式时,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巡视员陈成云,手捧着多年珍藏在书柜里的一个刀痕斑斑的木头切菜板对记者说:“这是徐阿婆家经常‘三个月不沾肉’的切菜板,穷啊!”
从军30年转到地方搞扶贫工作之初的2003年,陈成云到革命老区湛江市徐闻阳山区访贫问苦。一头扎进灰暗败旧的茅屋,聆听徐阿婆述说自家的切菜板“三个月不沾肉”,令他振聋发聩,眼眶顿时湿润,心灵受到震撼。
农家出身的陈成云,隔日买了一块切菜板、两斤猪肉,加上200元钱,去孝敬徐阿婆。年近古稀的阿婆舐犊情深,搂着这位“农民之子”,亲昵地夸1953年出生的偌大一个人是“乖乖仔”。
刀痕深深一菜板,打动扶贫“乖乖仔”。“乖乖仔”向老阿婆讨要了这刀痕深
深、浸透辛酸的“宝贝”,珍藏起来,激励自己,用心扶贫。“做不好扶贫工作,愧对劳苦群众,愧对‘衣食父母’哟!”陈成云常常吐露心声。
韩愈(768~824),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虽儒家悍将,然仕途坎坷,曾三落三起。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为阳山令。韩愈被放逐到这南岭蛮荒之地,在《送区册序》一文中,发出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韩愈遇赦北归升迁,后有《送穷文》传世。惜乎,穷鬼难送!
当代阳山人民憧憬致富,在全省创新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模式运作中,走上了“送穷”快车道。
陈成云对记者讲述了“刀痕深深一菜板,打动扶贫乖乖仔”的故事和阳山嬗变的同时,滔滔不绝地讲到2010年全省扶贪开发“双到”工作显现出四个“前所未有”:“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工作扎实前所未有,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知耻而后勇” “双到”的缘起
2011年初夏,记者粤北山区、革命老区之行,直奔南岭深山。驱车经过一个个“手肘弯”蜿蜒爬行,—边是黄土山壁,一边是丛林山壑,司机一路小心翼翼,好不容易到了海拔800多米的大古坳村瑶寨边上。
大古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孟更一,引领记者进村踏上石头砌成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三访大古坳村走过的——坑坑洼洼、曲曲弯弯村道。一路上,只见错落无序的一些古老民宅,檐瓦凌乱,土墙斑驳;间或也看到一二红砖房,那是近些年才新盖的。瑶寨虽然新旧杂陈,总体却是旧貌依旧。这里的穷,令汪洋甚为震撼,广东创新扶贫模式的缘起与此不无关系。
汪洋2008年12月赴粤履新,下车伊始便到清远市的连南县大古坳村和阳山县的雷公坑村、东山村等“老、少、边、穷”高寒山区,考察民情,体恤民忧,集中民智,关注民生。
他同山区干部群众一见面,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我到广东上任第一次调研来粤北山区,就是要表明省委、省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粤北山区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对山区的帮助扶持力度。”
在低矮阴暗的泥砖房里,汪洋关爱百姓之情溢于言表,问得细致入微:“有没有出去打工?”“有什么收入来源?”“孩子有没有读书?”“一个月能吃上几次肉?”他揭开农家的锅盖察看,得知他们“一日三餐,两顿番薯一顿米饭”,“一个月最多能吃一次肉”。顿时,汪洋神色凝重地说:“我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你们到底贫困到什么程度,大家有哪些困难?哪些期盼?接下来我们将认真研究怎样改善你们的生活。一定会想方设法让你们尽快脱贫,吃饱饭、过好日子。”
经过一系列调研,他语出惊人:“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之耻,是先富地区之耻。”1985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0多年雄居全国第一,已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而在这“富可敌国”的璀璨光环中还有一个“穷广东”。
“知耻而后勇”,实为“双到”的缘起。受到“穷广东”震撼的汪洋有了新的构想:举广东全社会之力,雪“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之耻,把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做实做好。
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和可行性评估,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适时出台了《关于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又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