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三个不同的身份与场景,从教学楼独赏、天河闹市区三五
好友遨游共赏、与家人海边众赏,仔细体会独自一人、作为好友、作为子女不同身份的心境变化,感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领悟,记录自己全新的不同发现。
关键词: 方案 审美体验 新发现
赏月
目录
一、“抬头感月”的必要性 .......................................... 1
1.寻回丢失的童心 ................................................ 1 2.提高审美,全新感悟 ............................................ 1 二、“抬头感月”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 1
1.指导思想 ...................................................... 1 2.目标要求 ...................................................... 1 三、“与月相随”方案实施过程 ...................................... 2
1.缺失也是一种可能——教学楼独赏 ................................ 2 2.真实无可替代——闹市区友人共赏 ................................ 3 3.月从未缺失——海边家人众赏 .................................... 5 4.赏月情况调查及活动反馈 ........................................ 7 四、方案的优缺点以及解决措施 ...................................... 7
1.优点 .......................................................... 7 2.缺点 .......................................................... 8 3.改进措施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9
与月相随
——赏月方案设计
一、“抬头感月”的必要性
1.寻回丢失的童心
小时候独自在宁静的家乡小路上撒欢跑,回头看见月亮跟着自己跑得欢快,惊异于月亮的跟随,仿佛那是独属于自己的月亮;到中秋时节,与家人抬头望月,对于那洒满地的驱散黑暗道路的银光,整个人都很欢快地与小伙伴在月光下嬉戏。随着年龄逐渐得增大,失去的,不只有抬头望月的欲望,还有脱离实际单纯为美而激动的内心,通过这次的实践,再次仔仔细细去观察久违的月亮。 2.提高审美,全新感悟
通过赏月,短暂地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各种喧嚣干扰,直视自己的内心,同时去感悟属于这个年龄层次区别于过去的全新理解与体会,提高自我观察力和提升认知水平。
二、“抬头感月”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
通过三个不同的身份与场景,感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领悟,记录自己全新的不同发现。 2.目标要求
1
(1)场景与时间:选取三个不同的夜晚、天气情况良好能够观察到月亮变化,每次观察的时间长短不同。
(2)效果要求:能够进行审美体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三、“与月相随”方案实施过程
1.缺失也是一种可能——教学楼独赏
(1)独赏前准备:看好天气预报,摒弃一切外界的通讯,按时到达一教。
峨眉月(图片来源:搜索)
(2)独赏月色:当晚20:00时呈暖黄色近似于峨眉月1,然后逐渐变为橙红色。在二教大平台时抬头,旁边是灯火通明,教室坐着夜自修的学子,前方是一片茫茫,不知是栽种着的还是自由生长的植物随着风轻轻地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抬头向上看,那一处弯弯的月亮旁只有一颗星星孤独地相伴。我慢慢地走上楼梯朝着7楼的最高处走
1
蛾眉月,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于形状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残月蛾眉月是在月末的黎明,出现在东方天空,月面朝东,呈C状
2
去,站于教学楼一处阳台,视野相较于刚才开阔了很多,看到远处房屋的灯光连成一条弧线向着月色延伸过去,低头,那片荒草地尽收入眼底,借着月光,我发现了隐匿于荒草地中闪闪发亮的一个小小湖泊,像一块闪着冷光的钻石嵌入广阔的大地。我在那里待一个半小时,那一抹月,令我十分喜爱。
(3)个人感悟:残缺的月,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意味着失去和破碎,感到很哀伤和愁苦,如“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2”、“索索凉风满树头,破窗残月五更秋3”、“津桥残月校沈沈,风露凄清禁署深4”......但是我却很喜欢这样的月亮,我一直害怕着圆满的东西,圆满意味着终点,意味着失去努力的目标和向上的动力,我喜欢着这不完美的月亮,这稍有失去的月亮。《月亮与六便士》5中六便士是现实,月亮是梦想,缺失和失去何尝不是另一种拥有,我希望我能和主人公一样,摒弃自我绑架,去追逐我的月亮,追逐我真正的快乐和自由,而不是困于躯体,困于思想,困于大家都喜欢的圆月中。 (4)新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一教后面有一处隐匿于荒草中的湖泊,月光下像闪着冷光的钻石,在夕阳下却像一块五颜六色的的宝石;第二个发现是原来当夜晚的天空真的可以其他星星都不见,只有一个那么靠近月亮的与它相伴;第三个发现是我喜欢缺失的月亮,缺失,意味着还有可能。
2.真实无可替代——闹市区友人共赏
2
摘自北宋·石象之七言律诗《咏愁》 3 摘自唐代裴夷直的《秦中卧病思归》
4 摘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入皇城赠王留守仆射》
5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3
“与月相随”赏月方案设计 - 图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