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前演讲“三”字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前演讲“三”字经

作者:李军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7期

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文明、得体、尊重、自信、负责等,都是新课标中对中语效际教学要求的关键词。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实践煅炼的机会?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课前3分种演讲这种形式,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与思考,我总结了一套课前演讲“三”字经的做法,效果很好。

缘由在“三”虑。一虑是让更多同学站起来、说起来。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我发现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提问的总是那一部分同学,还有一部学生从不主动发言,有时老师点到他了,他明明懂得问题但由于紧张、不会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发言成为失败的经历。二虑是就算那些敢于主动发言的同学,由于课堂节奏他们实践锻炼时间受到限制,很多时候都是意犹未尽就终止了,对于思维训练与表达技巧并没有太大的提高。三虑是师生关系。作为科任教师,我总是感觉如果只是上几节课,对全班同学的了解进度慢、程度浅,对于后期开展针对性教育不利,尤其是那些中间生、内向生、边缘生。

时间就“三”分。我把每节课课前演讲环节命名为“听我说”,时间限定在3分钟以内,就是让每个同学都做一次专题演讲,通过固定的形式让想说会说的同学说好,让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的同学有机会开口。

过程求“三”好。首先要解决好演讲顺序。在最初的实践中,课代表提前安排一周演讲人员,但总有同学拖拉导致准备仓促甚至断档。于是我改变策略,课代表排好一学期人员安排,把不同类学生交叉排列并公示,同学之间可以协商调换一次。第二要确定好演讲内容。由于阅历有限,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对演讲内容没有清晰的把握。所以演讲内容一般都由我与学生共同确定,学生提前一周到办公室商讨,我会根据前面演讲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点、特长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从班级生活从家庭琐事中取材,发掘一两个点激发同学去深入思考。整个过程既是确定内容,还是训练学生思维、发现自身特点的过程,其中乐趣无穷。第三要指导好演讲技巧。在学生上台前主要是从胆量、听众的心理、氛围的把握、语速的调节、情绪的表达、眼神表情的控制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指导。这一环节在学生修改讲稿的过程中同步完成,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基本的演讲技巧,力求让他们以最好的自己走上讲台。整个过程让同学们懂得如何不断地完善自我,懂得任何成果都必须付出辛劳的道理,也让同学们对我更加信服。

实验有“三”得。一得是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明显增强。不论是演讲的同学还是作为观众,同学们都很享受这个活动。每节课一进教室,学生都会主动提醒我:听我说,听我说……台下的同学安静无比,台上的学生专心激动,我明显感觉学生对语文课堂有了更多的期待。二得是学生素质得到提升。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每个学生都完成自己的演讲,最后的演讲内容虽在我意料之中,但绝对出乎台下同学的想象,尤其是前面提到的中间生、内向生、边缘生,更容易让同学刮目相看。通过一个小的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锻炼,特别是部分学生感受了成功收获自信,这是我最看重的成果。三得是师生亲蜜度得到极大提升。每个学生经过聊、写、练三关之后,都与我单独交流过三次以上,接触虽然简单,但于我却收获十分丰富。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内心世界都十分丰富,等待着我找到正确的方式去雕饰。而同学们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指点,对我也更信任、亲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变得越来越有质量。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从这个很多老师都尝试过的课前演讲活动中,我更加体会到这一点。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乐趣所在,很多时候只要我这个老师用心一点、坚持一点、智慧一点,对学生、对我来说收获都绝不是一点点。

李军风,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教师。

课前演讲“三”字经

课前演讲“三”字经作者:李军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2018年第7期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文明、得体、尊重、自信、负责等,都是新课标中对中语效际教学要求的关键词。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实践煅炼的机会?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发现了课前3分种演讲这种形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oo34buht8mqar1rud16ehs64cxmy011z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