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 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所以D正确。

页脚内容

1

?

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C.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答案:B

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故B正确。

3.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

1

(天) 成虫数

6

(只)

0

8

1

31

07

70

02

27

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正确。

4.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页脚内容

1

5 1

9

3 2

7

17 1

21 2

25 2

29 3

33 3

37 3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2

?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 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带有绿色荧光,从而可以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故C正确。

5. 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 0 、

1111111、0 B. 0、、 C.0、、0 D. 、、 2448248答案:A

解析:设色盲基因为b,依题意,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则他的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母亲基因型为XX,又因为Ⅱ4不携带d基因,则她的基因型为1/2DD XX和1/2 DD XX,Ⅱ3的基因型为DdXY, Ⅱ4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患耳聋的可能性为0,色盲的可能性为1/2×1/2=1/4,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0。故A正确。

6.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10 、10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C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D

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

页脚内容

0

4

5

6

B

Bb

BB

Bb

3

?

倒平板,取10、10 、10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所以D不对。

7.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答案:D

解析: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A选项错误;0.12g石墨烯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所含碳原子个数为0.01NA,B选项错误;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C选项错误;由图示可知,石墨烯中碳原子间均为共价键结合,D选项正确。

8.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答案:A

解析:从图示可以分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中存在3个碳碳双键、1个羰基、1个醇羟基、1个羧基。A选项正确。

9.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22

456

页脚内容

4

?

答案:B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A选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的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B选项正确;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mL,C选项错误;实验室制取乙烯需要的温度为170℃,该温度计的量程不足,D选项错误。

10.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NH4? 、H?、NO3?、HCO3? B.K、Al、SO42?、NH3·H2O

+

3+

C.Na、K、

+

++

SO32?-

、Cl2

-

D.Na、CH3COO、CO32?、OH答案:D.

解析:A项中H与HCO3能够反应生成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Al与氨水可以发生反应:Al+3NH3·H2O=Al(OH)3↓+3NH4,B选项错误;Cl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SO3氧化为SO4,方程式为:Cl2+H2O+SO3=SO4+Cl+2H,C选项错误。

11.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2-

2-

2-

3+

2-

+-3+

NO(g)?CO(g)

1N2(g)?CO2(g) ?H??373.4KJ?mol?1 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选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选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热效应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选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选项错误。

页脚内容

5

09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l1p59qt84ddq3430jm4g4gh0kzl900yj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