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 进行预测 B 科学决策 C 分析判断 D 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 A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 灵活、及时和适度 C 客观、精确和具体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 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作业控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 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 B.分层控制 C.集中控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 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 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 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则 D.弹性原则
1
20.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注意把标准变成定量指标,这才符合制定控制标准的(A )要求。 A.可检验性 B.可操作性 C.应用性 D.可行性 21.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质量的涵义就是指( B)。
A.产品质量 B.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C.工作质量 D.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22.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
A.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B.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C.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 D.产品达到国家计划规定的质量标准 23.全员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 A)完成的。
A.质量小组 B.技术小组C.检测小组 D.临时小组 24.QC小组的概念是由( C )管理专家提出的。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25.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就是预算。它具有( A )的特点。
A.计划性、预测性和控制性 B.计划性、预测性和时间性 C.实践性、预测性和时间性 D.计划性、预测性和监督性 26.财政收支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变动余地,这种预算属于( B )。
A.弹性预算 B.刚性预算C.收入预算 D.支出预算
27.零基预算法是由( C )提出来的。
A.中国人 B.日本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28.成本控制的直接对象是( B )。
A.管理者 B.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开支
C.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 D.成本控制者 29.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管理过程中的( D )。
A.作业层 B.物 C.财 D.人
30.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有多种,假如以企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来制定目标成本,这种方法属于( A )。
A.定额法 B.劳动定额法 C.计划法 D.历史成本法 31.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A
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采取矫正措施D明确问题性质
32.“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D
A预先控制B实时控制C反馈控制D前馈控制 33.管理控制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A
A建立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B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建立控制标准 C建立控制标准、采取矫正措施、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D分析差异产生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建立控制标准 34.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有效控制应具备的特征:B
A客观性和可接受性别B明确的成果向导 C及时 D依赖统计过程和数据 35. 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相对封闭 B、绝对封闭 C、相对开放 D、绝对开放 36. 管理控制通过(B ),可以发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A、拟定标准 B、衡量绩效 C、纠正偏差 D、信息反馈
37. 某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规定,在产品销量为1000件时,预算的成本为2。8元;而当销量达到1500件时,则以单位成本2。65元作为控制标准。此种做法是:C A、违背了控制的严肃性原则B、体现了控制的例外原则
C、以弹性预算法来谋求控制严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在控制工作中引入了激励原则 38. 某企业到了2月底,发现甲产品一季度计划才完成50%,边采取日夜轮班来平衡实际与计划的偏差:发现乙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这时候决定立即减少或停止这种产品的生产。这些措施:
A、均属于负馈控制B、均属于正馈控制
2
C、前者属于正馈控制,后者属于负馈控制D、前者属于负馈控制,后者属于正馈控制 39. 种庄稼需要水,但这一地区近年老不下雨,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灌溉,以弥补天不下雨的不足。另一种办法是该种耐埋作物,使所种作物与环境相适应。这两种措施分别是:A A、纠正偏差和调整计划 B、调整计划和纠正偏差 C、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D、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40.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
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41.反馈控制的具体方法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 D )。
A、质量控制分析B、财务报告分析C、标准成本分析 D、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42、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为强化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往往设计 有各种治理和制衡的手段,包括:D
①股东们要召开大会对董事和监事人选进行投票表决; ② 董事会要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
③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④要强化审计监督,如此等等。这些措施是: A、均为事前控制。 B、均为事后控制。
C、①事前控制,②同步控制,③、④事后控制D、①、②事前控制,③、④事后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几项是控制的性质( ABD )。
A 目的性 B实践性 C为人性 D 整体性 E适度性 2、控制的类型按方式分有( BD)。
A现场控制 B直接控制 C管理控制 D 间接控制 E 事后控制 3、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 (BCE )。
A制定计划 B 确定标准 C衡量绩效 D 诊断原因 E 纠正偏差 4、下列哪几项是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ABDE )。 A关键性 B 目的性 C整合性 D 客观性 E 先进性 5、 控制过程中遇到阻力的主要原因有 (BCDE )。
A控制不及 B 控制对象不当 C控制点不当 D 标准不科学 E 控制手段不当
三、判断题
1、控制过程就是管理人员对下属行为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N ) 2、管理控制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控制。( N ) 3、控制职能贯彻管理的全过程。( Y )
4、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制对象进行的控制书属于直接控制。( Y ) 5、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属于间接控制。( Y ) 6、最佳的控制是防止问题的发生。(Y )
7.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就是控制。 Y
8.前馈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进行的控制活动。 N 9.一般来说,集中控制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组织。 N
10.分层控制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整体一致性。 N
11.有效的控制只能针对关键项目,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这就是控制的目标原则。 N
12.坚持控制的经济性原则,一要有选择地实行控制;二要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 N 13.有效的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制定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分析偏差。 N
14.产品的核心是物品的有用性,凡是影响产品货币价值的各种性能,都是产品的质量或者质量特征。 N 15.产品质量控制是企业为生产理想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N
16.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主要人员参与和主要过程的质量管理。 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