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论述题

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2、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新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2006,2003 答:(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试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2005,2003 答:(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运动的客观规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5、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005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说明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2005,2007,2003 答:(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A、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B、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A、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对立的,我们对事务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B、本质的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7、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2004 答:(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按规律办事。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样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8、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2004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我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国外资金,发展我国的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文明成果,努力避免和消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2004,2003 答:(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于运动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3)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10、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度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2003 答:(1)内因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2)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再生。(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11、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

深化的过程。 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客体方面来考察。其二,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显露在外面,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其三,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客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人们对它的认识必须经历反复的过程。从认识主体来考察,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必须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2)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念,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13、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并用以说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真理即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透。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4、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2007 答:(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地理环境主要通过影响生产的发展,直接、间接地制约社会的发展。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环境与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根据我国国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5、试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2006,2004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据性质。(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16、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2006,2005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革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它已经逐步变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我国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7、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2004

答:(1)所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2)每一代人的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人们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最终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4)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18、说明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003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主义改革就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2)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19、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2006 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4)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20、试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005 答:(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主要有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1、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003 答:(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1)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2)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或者私人劳动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以及盈利或亏损的程度,从而决定着他们在两极分化中的命运。 22、为什么说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答:(1)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1)生产价格

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2)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23、什么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答(1)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 24、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同的利润率。(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部门利润率趋势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25、试分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 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量:(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从而减少或增加货币流通量;(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储备金制度,也就是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会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3)再贴现利率政策,商业银行可以把手中的未到期有价证券拿到中央银行去贴现,如果再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26、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 (1)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要原因有: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提高。各国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具体表现有: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资本的全球化 27、试述近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的原因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国际经济调节的必要性。

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提高。各国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也需要一个出路,此外,发达国家相互间的投资也在增加。(2)国际经济调节的必要性在于: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复杂,需要协调和制约。2)没有有效的协调和制约,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垄断组织的剧烈竞争会造成经济的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甚至导致波及全球的危机。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国际经济进行调节。 28、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一般垄断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本质上

要求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计划、协调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私人垄断资本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必须由国家出面,利用政权的力量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运行。于是就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具体有几点:(1)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2)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3)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4)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5)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现进行某些宠观经济调控。

运用马克思原理的任意一个小点分析身边的事。我用的是唯物辩证法分析的经济危机。下面是参考:

唯物的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这次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波及了全球,正是由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次金融风暴是由内因和外因引起的。内因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持续多年的泡沫;外因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走强使美圆贬值,美国经济开始滑坡。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引起危机的祸根已经埋藏了多年,终于一朝爆发。

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论述题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ka75rs565ap1c1l9g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