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走出“别人都说”的误区(新创作)
场景一 (骨科门诊)
医生:您哪儿不舒服? 患者:我腰椎间盘突出。
医生:您有那些具体症状?您怎么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了? 患者:我就腰痛,别人都说,我腰椎间盘突出了。 或者
患者:我就腰痛,做了个磁共振,报告上面写着腰椎间盘突出。 医生:那您片子呢?
患者:片子没带,我有报告。
一、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
腰痛原因有很多,也很常见,据报道,一生中80%的人都会经历腰痛。急性腰痛多为肌肉源性,经休息、理疗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常规不需拍摄任何影像学检查(但超过2周的持续腰痛,则需进一步检查)。如腰痛反复发作、持续加重,超过3个月即为慢性腰痛。慢性腰痛常被分为两类:特异性腰痛和非特异性腰痛。特异性腰痛就是有明确病因的,如:感染、肿瘤、骨质疏松、骨折或炎症性疾病等。然而,80%-90%的慢性腰痛是非特异性的,常没有公认的、特定的病因,且多为慢性、反复发作,可能为椎间盘、小关节或骶髂关节源性,也可能是腰突压迫神经引起的神经源性(图1)。因此,不是所有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1 / 9
图1:腰痛分类
二、 检查报告不是给患者解读,仅是给临床医生作为诊断参考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给你做磁共振检查的人(技师)与写磁共振报告的人(影像科医师)多不是一个人,也就是说,写影像学报告的人只看你的片子,但看不到你人,他们仅对片子的征象进行客观描述,给出一个“影像诊断”,并呈现在白底黑字的报告上(赫赫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字样,图2)。而临床医生,除了看片子、检查报告的同时,还会当面问诊、查体,必要时结合抽血化验、肌电图等,最后才得出一个“临床诊断”。另外,有经验的骨科医生,是从不看影像报告的,因为比起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其阅片能力远超过幕后写报告的年轻影像科医师。因此,就医请携带片子,不要仅仅拿着影像报告,请相信医生最后的“临床诊断”,不要自个过度解读影像报告。
图2:常见的腰椎磁共振报告
2 / 9
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很常见,但不一定引起症状。磁共振(MRI)经常可以看到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且年龄越大,影像学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越高。影像学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如不结合临床,是无意义的,只是对片子的一种描述和表达而已。只有结合了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与片子表现相一致,我们临床医生才会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临床诊断)。因此,报告上写的“腰椎间盘突出”字样并不代表你的症状就一定是突出的椎间盘引起的。
椎间盘与上下椎体构成的结构单元,就好比“汉堡”(图3)。最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是最下面的两个结构单元(L4-5和L5-S1),约占95%。
图3:腰椎的基本结构单元:上下椎体+椎间盘
3 / 9
椎间盘由中间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和上下的软骨终板组成(图4)。
图4:椎间盘组成部分
髓核富含水分,具有弹性,犹如果冻;周围及上下的软骨终板犹如包在果冻外面的包装一样,限制其过度活动。但从整个椎间盘来看,这样的结构赋予其合理的弹性,来辅助完成腰部的弯曲、后伸和旋转,同时人类跑步、跳起时,缓冲压力、吸收震荡,避免僵硬的骨头“干磨”导致损伤。而腰椎间盘突出相当于外包装破裂,果冻从破口突出至外面。
椎间盘跟头发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会变白,椎间盘则会退变。椎间盘病变会出现各种表现,如退变、膨出、突出、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等(图5)。
图5:椎间盘病变
4 / 9
我们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其实指的是髓核的突出。因椎间盘突出的类型、位置、大小及周围炎症、症状耐受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关键要看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和/或马尾神经的影响大小(图6-8)。因此,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有些人可能痛不欲生,而有些人却是安然无恙。
图6:不同类型(左图)与位置(右图)的腰椎间盘突出
图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图8:马尾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