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读图P4〗中华农业始祖神农氏:尝百草,找到适合食用的谷物和药草,创制耒耜

(识别本课大量图片,理解农业工具在生产中的作用)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注意:生产力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1.商周之前:石器(石耕)、耒耜(耜耕);频繁迁徙。 2.商周:有少量青铜工具。西周时,开始走向定居。 (二)农作物

1.中国是世界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西周时期,后世农作物多已具备。

(三)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含义:提高土地利用率,从一年一熟,发展到江南地区的一年两熟、三熟。精耕细作的条件---- (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西汉出现犁壁;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牛耕方法,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江东(现江苏)地区出现曲辕犁,耕犁完善,为后世所沿用。 (二)耕作技术: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1.春秋战国:垄作法 2.西汉:赵过的代田法 3.魏晋至今:耕耙耱技术。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 (三)施肥、灌溉工程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识图)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商周:集体耕作,原因 1.生产力:石耕、耜耕

2.生产关系:商周土地国有,实行井田制 (二)春秋战国: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1、小农经济形成、发展的条件

(1)经济:铁器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

生产关系)

(2)政治:封建政府重农政策。 2、小农经济特点

(1)模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性、脆弱性)

(2)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3、小农经济地位、影响

(1)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王朝的政治安危。

(3)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思维拓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

关系:农业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物质前提;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主要形式。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征 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3、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地 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三.农业生产进步的表现 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工具 动力 石器、耒耜 人力 原始农业 精耕细作农业 铁犁牛耕 铁器、耕牛 畜力、自然力 个体的小农经济 组织模式 集体耕作 四.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区别

小农经济:家庭生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组织模式,相对于集约化经营)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换。(经济特征,相对于商品、市场经济) 五.全面评价小农经济(参考)

积极:1.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2.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基础。

消极:1.政治: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根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不利于技术创新。 3.文化:催生落后、狭隘与保守的民族性格。

六.学习延伸:“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影响、经验教训(课本第7页) 原因: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科技水平低。

利弊及影响:“边际土地”农业经济价值低下,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教训: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eo22ce4o565jb3urou8mpoj7oc3w00zk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