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系沸点-组成图测绘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5年4月15日
学号:1120132970
一、 目的要求
1 ?测定相应组成时的沸点并制作常压下环已烷一无水乙醇双液系的平衡相图。 2 ?从沸点组成图了解分馏原理。
3.了解沸点的测定技术,掌握两组分液体沸点的测定方法。 4 ?掌握折光率与组成的关系及阿贝折光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由液态物质混合而成的二组分系统称为双液系统。若两液体能以任意比例互
溶,称其为完全互溶双液系,若两液体只能部分互溶,称其为部分互溶双液系。
一个完全互溶的二元体系,两个纯液体组分在所有组成范围内完全互溶。 定压下,完全互溶的二元体系的沸点一组成图可分为三类,如图
在
C7.1所示。
a. 溶液的沸点介于两纯组分沸点之间,如苯一甲苯体系; b. 溶液有最低恒沸点,如环己烷-乙醇体系; c. 溶液有最高恒沸点,如丙酮一氯仿体系。
阎C7J :元休系T-x擀
下面以a为例,简单说明绘制沸点-组成图的原理。加热总组成为x1的溶液, 体系的温度上
升,达液相线上1点时溶液开始沸腾,组成为x2的气相开始生成, 但气相量很少,趋于0,x1、
x2二点代表达到平衡时液、气两相组成。继续加热, 气相量逐渐增多,沸点继续上升,气、液二相
组成分别在气相线和液相线上变化, 当达某温度(如2点)并维持温度不变时,则x3、x4为该温度下液、气两相组 成,气相、液相的量之比按杠杆规则确定。从相律
f = c - p +2 可知:当
外压 恒定时,在气、液两相共存区域自由度等于 1;当温度一定时,则气、液两相的 组成也就确定,总组成一定,由杠杆规则可知两相的量之比也已确定。因此,在 一定的实验装置中,全回流的加热溶液,在总组成、总量不变时,当气相的量与 液相的量之比也不变时(达气 - 液平衡),则体系的温度也就恒定。分别取出气、 液两相的样品,分析其组成,得到该温度下气、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组成。改变 溶液总组成, 得到另一温度下气、 液两相平衡时各相的组成。 测得溶液若干总组 成下的气液平衡温度及气、 液相组成, 分别将气相点用线连接即为气相线, 将液 相点用线连接即为液相线,得到沸点 - 组成图。
气相、液相的成份分析采用折光率法:折光率是物质的一个特征数值,它与 物质的浓度及温度有关, 因此在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时要求温度恒定。 溶液的浓度 不同、组成不同,折光率也不同。因此可先配制一系列已知组成的溶液,绘出折 光率-组成(n-x)的等温线,方法是在定温下测定已知各种组成(x )的折光率 (n) ,绘出 n-x 等温线。对于未知组成的样品,取出各相样品后,迅速测出该温 度下的折光率 (n) ,便可以从 n-x 线查出其相应组成。
2、 阿贝折光仪的原理
它的主要部分为两块直角棱镜 PI, PII ,棱镜 PI 的粗糙表面 与 PII 的光学 平面镜AD之间约有0.1到0.15mm的空隙,用于装待测液体并使在PI、PII间铺 成一簿层。光线从反射镜射入棱镜 PI 后,由于 面是粗糙的毛玻璃而发生漫射, 从各种角度透过缝隙的被测液体; 进入棱镜 PII 中,由前所知, 从各个方向进入 棱镜 PII 的光线均产生折射,而其折射角都落在临界角 rc 之内(因为棱镜的折 射率大于液体的折射率,因此人射角从 到 的全部光线都能通过棱镜而发生折 射)。具有临界角 rc 的光线穿出棱镜 PII 后射于目镜上,此时若将目镜的十字 线调节到适当位置,则会见到目镜上半明半暗。
从几何光学原理可以证明,缝隙中液体的折射率 n 液与 rc 间的关系为: n 液=sinB ,B对一定的棱镜为一常数,n棱镜在定温下也是个定值。所以液体的 折射率 n 液是角 rc 的函数。由 rc 可计算液体折射率。折光仪上已经把读数 rc 换算成 n 液的值,可直接读出 n 液的值。
3、 阿贝折光仪使用方法
(1)将棱镜打开,用擦镜纸将镜面拭洁后,在镜面上滴少量待测液体,并使 其铺满整个镜面,关上棱镜。
(2)调节反射镜使入射光线达到最强,然后转动棱镜使目镜出现半明半暗, 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交叉点,这时从放大镜即可在标尺上读出液体的折射率。
(3)如出现彩色光带,调节消色补偿器,使彩色光带消失,明暗界面清晰。
4)测完之后,打开棱镜并用丙酮洗净镜面,也可用吸耳球吹干镜面,实验
结束后,除必须使镜面清洁外, 以防镜面受损。
尚需夹上两层擦镜纸才能扭紧两棱镜的闭合螺丝,
三.仪器与试剂
沸点仪 温度计(数字式) 恒温槽 电热套
洗耳球 锥形瓶(具塞) 环乙烷( A.R. )
阿贝折射仪 移液管 镜头纸 橡皮塞 吸管 量筒
无水乙醇( A.R. )
已知101.325kPa下,纯环己烷的沸点为80.1 C,乙醇的沸点为78.4 C。25C 时,纯环己烷的折光率为 1.4264,乙醇的折光率为 1.3593。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绘制环己烷 - 乙醇二元体系的沸点一组成图。一般精确测定气、液平 衡温度是相当困难的, 因液相易发生过热现象, 气相中又有冷凝过程。 采用沸点 仪是减少这些误差的方法之一。 沸点仪种类很多, 如图所示, 是一支带有回流冷 凝管的长颈圆底烧瓶。 冷凝管底部有一凹槽, 用以收集气相冷凝下来的样品。 液 相样品则通过烧瓶上的支管抽取。用电热套加热,用数字温度计测温。
实验中改换不同组成的溶液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使用 10 个磨口塞锥形瓶和 1 个沸点仪,首先配制组成大致平均分布 的 10种溶液,存于磨口塞锥形瓶中,依次将每种溶液倒入沸点仪进行测量,然 后全部倒出, 再更换另一种溶液, 使用过的溶液其他组同学还可以继续使用, 或 继续使用前对组成进行调整;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 10个沸点仪,首先配制组成大致平均分布的 10 种溶液, 存于沸点仪中, 分别安装温度计放入沸点仪中进行测量。 沸点仪中的溶液被使用 几次后应对其组成进行调整;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一个沸点仪,首先装入某一纯组分,然后逐步取出少许, 添加另一组份。 下面以第一种方法为例介绍其操作步骤。
1) 调节恒温槽至20.0 C或25.0 C。熟悉折光仪的使用方法。在本实验中, 因为用折光仪
测量的样品是无水乙醇和环己烷, 均易挥发, 测量一种样品后, 用 洗耳球将测量棱镜处留下的液体吹干净,而不须用其它溶剂去清洗。
2) 熟悉实验装置及加热电源的使用方法。
3) 在 10个干燥洁净的具塞锥形瓶中分别配制不同组成的溶液, 溶液组成比 例如表 1 所
示。
4) 在沸点仪中加入约30ml的第一组液体,放入沸石。装好温度计和电热套。 5) 确认冷却水已通入沸点仪冷凝管中。
6) 沸点仪冷凝管上端口不能加塞子 ,因为要保证饱和蒸汽压和大气压相等, 此时的温度才是
沸点,如果加塞子,会导致沸点仪中压力太大而炸裂,或者溶 液汽化后会将塞子冲开, 导致塞子掉落摔碎 。烧瓶上端口和取样支管口要塞紧塞 子,防止漏气。
7) 将电热套电源打开, 调节加热功率, 开始加热样品。 注意加热速度不要太 快,以免出现
危险。沸点仪冷凝管中的冷却水要充足,不能让蒸气溢出。
8) 注意观察温度变化及液体沸腾前后情况。当冷凝管下端凹槽内馏液充满 后溢出,且温度稳
定数分钟不变时,记下温度,即为沸点。停止加热。将电热套 从沸点仪的下部移开。
9) 用一支比较长的吸管从冷凝管上端伸入凹槽取馏液,另一支吸管从烧瓶 支管取母液样品,
立即分别进行折光率测定。
10) 将沸点仪内液体用移液管取出,装入原锥形瓶中,不得废弃。
11) 将另一组成的液体加入沸点仪中。 参照上面步骤进行操作, 测定馏液和 母液的折光
率。 更换样品时, 对温度计探头和沸点仪内残留的液体不需进行吹干 处理,因为各种溶液的组分本来就是大概值,我们需要通过测定折光率来具体 的判断组分。
12)同样的方法,测定其它组成溶液沸点、冷凝液和液相液体的折光率。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阿贝折射仪温度:25.0 C
大气压:
100.17 kPa 表1环己烷-乙醇混和液测定数据 体积比 编号 环乙烷 乙醇 沸点 气相冷凝液分析 折光率 组成 液相分析 折光率 组成 /C 76.9 74.9 71.8 65.3 64.1 61.7 62.6 68.9 77.8 79.0 1 2 3 4 5 6 7 8 9 0 9 24 44 60 69 77 88 97 100 100 91 76 56 40 31 23 12 3 0 1.3597 1.3764 1.3847 1.3982 1.4004 1.4059 1.4081 1.4177 1.4222 1.4297 0 0.190 0.310 0.510 0.534 0.642 0.688 0.867 0.964 0.988 1.3597 1.3609 1.3627 1.3785 1.3934 1.4058 1.4099 1.4227 1.4231 1,4301 0 0.015 0.036 0.215 0.424 0.640 0.718 0.986 0.979 0.994 10 以组成为横轴,沸点为纵轴,绘出气相与液相的沸点一组成
(T-x)平衡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