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深度解析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XXXX细分领域策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深度解析中移动2010细分领域策略

对于2010年的中国移动而言,市场、无线、IT、承载网、业务网、数据业务、集团客户、终端八大领域将是决定其落实超常保先战略的关键。背靠5亿移动用户,中移动在不同领域各有取舍。

市场 复制2G优势规模运营TD 关键词 ·2G优势 ·补贴 ·无线城市

2009年,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已突破5亿户,继续在移动业务领域保持绝对领先。但另一方面,在5亿用户中,TD用户数只有551万户,仅占1%。此外,刚刚出炉的2009年12月份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新增2G用户只有423.8万,创3年新低。

显然,中移动的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受竞争挤压而不断饱和的城市2G市场,另一方面则源于3G市场的增长乏力。短期来看,两方面压力还不至于影响其盈利水平,但从长远着眼,倘若3G运营还无明显起色,则2G存量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被竞争对手蚕食殆尽。古人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的中移动想必体会最深。

所以王建宙在工作报告中强调,2010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TD用户规模增长,确保3G市场应有份额。“这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乃肺腑之言。

2G优势就是差异化利器

尽管王建宙把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列入2010年工作重点,但在In-Stat电信研究经理张强看来,中移动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化就是2G优势。“用户规模、品牌、服务、盈利,都是中移动在2G时代积累的优势。”张强表示,“所以中移动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把2G用户向3G迁移。”

这一观点在王建宙从工作报告里“突出发挥移动业务优势”“探索营销新路,推动2G向G3迁移”的说法中得到了印证。如何迁移?王建宙开出的药方之一是双模终端。而张强则表示,“不差钱”的中移动,应该继续加大TD终端补贴力度。在他看来,目前TD终端的价格还是较高,低端用户难以承受;另外除了几款Ophone手机之外,目前大多数由国内厂商构成的TD终端对换机用户的吸引力也不高。“补贴就是为了长远盈利。”张强强调,“首先吸引用户入TD网络,盈利自然水到渠成。”此外,中移动的2G优势还表现的农村渠道上。

但由于目前TD网络才覆盖了70%的城市,所以2010年中移动进军农村市场首先有赖于网络覆盖的保障。 中高端市场:价值提升

王建宙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加强集团客户市场的产品开发和拓展工作,实现集团客户的价值提升。

中移动本没有集团客户部,但在行业信息化、尤其是无线应用掀起热潮的背景下,中移动利用自身完善的2G网络为集团客户提供无线解决方案成为了提升价值的新途径。

3G时代,大容量的无线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多,依托移动业务优势,将TD与GSM双网融合运营,更好地为集团客户提供信息化方案。所以如果说低端个人用户是TD增量市场,那么处于中高端的集团客户市场则是TD的增收市场。

此外在一些地方,移动开始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TD无线城市,“也是提升TD价值的重要手段,”张强表示。无线城市的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无线网络覆盖基础,也只有中国移动这样的企业能够“第一个吃螃蟹”。

说到底,无线城市的建设,为TD赢得的是更多是认知、口碑、政府支持等无形价值,但无形价值的积累也将最终为TD带来有形收益。

无线 县域网络是重点 关键词 ·TD四期 ·室内覆盖 ·TD-LTE

2009年TD网络规模化覆盖基本完成,为中国3G元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但是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接下来TD网络的融合、优化和演进等工作才是决定TD在市场竞争中是否可以存活和壮大的关键因素。

TD四期奏响2010第一曲

近日,中国移动召开了会议讨论TD四期建设,前期设备招标计划将于3月份进行。“规模空前”这是目前业内对此次招标的预期。据了解,四期招标可能达到40多万载扇,具体金额尚未透露。

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2010要新建7万个基站以上,尤其是,2010年要实现地级市、县级市以及东部发达县城数据业务的热点覆盖。现在2010年开始,TD网络建设将逐渐向地县级城市发展,在大城市主要完成补站工作。

2009年网络的规划是整个网络建设的重点,但是2010年开始,网络规划将逐步走出主流,网络优化工作将成为提升网络商用化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网络优化应能够根据运营商的具体需求既能通过软件工具自动进行,也能通过人工干预来达到容量、覆盖、QoS保证的某个平衡点。

2010年,室内覆盖也是三大运营商拼抢的关键,以网络覆盖优势称王2G的中国移动必然将重点调整到室内覆盖和家用基站上。

2G/3G融合组网重在执行

早在2008年,中国移动就提出了“3G/2G融合组网”的建网思路,最大限度地将2G网络优势和成熟经验延伸到TD-SCDMA上。即在建设TD网络的同时,2G网络该如何继续运营。

基于2G网络打造3G市场竞争优势是中国移动2010年战略重点,因此,2G网络与3G网络的融合是中移动2010年工作关键,其中不仅是网络,更包括业务、终端、IT支撑等。这样可以有效降低TD-SCDMA网络的建设成本,促进TD-SCDMA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中国移动在“融合组网”的基础上,开创了“TD-SCDMA三不三新三融合”的全新发展思路。2010年中国移动的融合组网战略将沿着“三融合”的方向持续执行。

提升TD-LTE的国际化竞争力

TD-LTE技术是“LTETDD”模式下的移动通信标准,也是“准4G”体系中中国唯一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特别适合承载高速数据业务。

中国移动一开始就非常关注TD后续技术的发展和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主动权。正是在中国移动的整体协调下,集中力量让TD-LTE搭上了LTE标准的末班车。中国移动此前提出的融合组网战略将在4G建设上发挥巨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融合组网战略实际上是为今后的4G做准备。

上海移动已经宣布,上海世博场馆首个TD-LTE系统日前已在“世博中心”正式开通。系统的现场实测数据传输速率达70兆(Mbps),约为现有3G技术的20多倍。

集团客户 加大信息化收入考核 关键词 ·示范应用 ·市场份额 ·支撑体系

2010年,将是中移动集团客户业务的“补课”年。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实现集团客户的价值提升。这意味着,中移动重估了集团客户价值,集团客户市场的意义将不仅限于语音收入,而更多将落在信息化转型之上。

增效益促发展

“增效益促发展”是王建宙在2010年工作会上提出的,他同时要求中移动逐步改变过度依赖新增用户话务增长的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此,2010年中移动将从KPI考核、支撑体系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大对集团客户业务的支撑力度。

2009年中移动在集团客户领域做了几件大事,在全国大规模建设IDC,在南方一些地区实施光纤入户,于年中统一了集团客户品牌“动力100”,并开展了中小集团“深耕计划”、“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与此同时,中移动大力拓展物联网应用,M2M终端在全国达到300万台。

除物联网应用外,其他策略都可以看作是中移动在练内功,目的是缩小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但结果并不理想,这使得中移动制定的“争保增”策略在各地下半年的竞争中终演变成为“保有用户”策略。

提升客户价值

记者了解到,2010年中移动将适度反击,在保有客户的基础上,更强调市场份额的占有。

事实上,中移动集团客户业务的KPI考核体系已慢慢出现转变:2009年,KPI考核集中在集团客户保有和集团客户的信息化收入上。2010年,集团彩铃个人付费的部分将剔除,中移动将更加关注业务发展质量,将主要考核信息化收入和集团客户的市场份额。在产品体系上,集团客户产品将不再是个人客户市场的延伸和简单相加,2010年中移动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专家的转型力度,各地也将投入资金培育示范应用“蓄水养鱼”。

此外,建立和完善适应业务发展要求的服务支撑体系,将成为中移动2010年最为重要的集团客户战略之一。此战略的集中表现是,中移动将在各地加大集团客户业务运营支撑体系的建设和改造,包括客服、受理、服务、流程等多个方面,打通后端到前端的整个运营链条。此外,中移动将构建新的集团客户市场营销体系,此前集团客户业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直销策略,集客业务大量引入社会代理渠道(SA)将是中移动2010年的重要工作。

IT支撑 谋划全网一体化支撑 关键词 ·NGBOSS ·全业务 ·一体化

目前中国移动运营支撑已经形成以需求和规划双驱动的模式应对变化快速市场的建设模式,其NGBOSS将更加关注运营融合,商务模式价值网络化、营销服务模式矩阵化、运营模式全网一体化,通过将原有日常领域的支撑融合,帮助业务部门实现一站式的营销和服务,将是其2010年整体建设目标。

应对目前移动互联网、行业信息化、三网融合的发展,中国移动在做好管道商的同时,更多地向相邻行业发展。中国移动认为,在未来全业务竞争时代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全网一体化运营,尤其是在行业用户的争取上,而这对运营支撑系统的一体化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

早期中国移动的BOSS系统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各个省系统之间是相对割裂的信息孤岛。中国移动在2001年开始酝酿,2002和2003年建立了一级BOSS的枢纽,承担了省与省份之间沟通互联的角色,将31个省的支撑系统连接成为一张全国性的业务支撑网。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一级BOSS的交易量也不断攀升,根据中国移动资料显示,2006年其一级BOSS交易量增长了24%,到2007年增长了215%,全网一体化业务支撑的需求不断涌现。

因此中国移动早在几年前开始了集中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计划,并于去年底建设完成了南方基地的一期工程,并完成了西藏、香港和巴基斯坦公司部分业务迁移,下一阶段目标将是完成所有省份管理信息系统和部分省份运营支撑向南方基地的迁移,同时开始全网全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全网全业务支撑建设更多会商业智能和以客户为导向,网管建设、计费系统建设以及CRM、商业智能、OCS建设等都将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作为建设主导。

而在各省级公司,则以向NGBOSS改造建设为主,自去年云南移动第一个完成CRM与BOSS解耦后,各省分公司纷纷开展相关建设,为未来与集团级系统对接做准备。同时,在部分省份也会加大对宽带计费系统的建设。与铁通合并后,中国移动在宽带建设上的策略非常宏大,为支持其移动互联网发展,计划在全国建设7大仓储式数据中心,而其承载网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2009年,安徽移动的宽带计费P-BOSS已经展开试点建设,而其他省份的建设也将会跟进。

承载网 重点建设PTN 关键词 ·PTN ·3G ·IP化

随着移动宽带的发展和将来LTE的部署,基站数量会大量增加,传统以太技术在可靠性和业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传统路由器在组大网能力、故障快速定位、易运维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于很好应对将来LTE承载带来的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3G承载和LTE的需求,推进TD-SCDMA规模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撑技术PTN,是中国移动2010年的承载网建设重点。在2009年12月,中国移动率先完成PTN国内首次集采招标,为的就是在2010年前两个季度,用PTN实施TD-SCDMA数据业务承载。

盯准3G数据业务

3G让城域网的承载和传送层面,面临业务类型由TDM为主向以IP/ETH分组为主转变,业务接口由E1向FE变化,业务粒度由2M向10M/100M发展等挑战。预计未来5~10年内,3G每基站的带宽需求也将达到30M~100Mbit/s。

而打造更高的基站接入带宽,需要有新的承载网技术来支撑,其中,快速引入PTN用于TD-SCDMA建设,就是中国移动满足基站发展需求,并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进入全业务阶段之后,中国移动的承载网建设也在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展开,但是可以让中国移动语音业务优势继续保持的承载网还是基站城域网,为此中国移动在2009年,也确定了2010年大力发展基站城域网的策略。目前,中国移动的IP化已经从核心网渗透到了基站,走得最快。中国移动研究院徐荣表示,与移动业务网络的IP化相对应,中国移动承载网络逐步从核心到接入实现端到端全IP化。中国移动在较早确定发展TD-SCDMA(下简称TD)以后,围绕如何承载TD、基站

IP化以及时钟同步的网络改造工作已经展开。PTN是中国移动已经确定的城域网技术,目前中移动PTN首次集采已经结束,规模部署也将在TD四期中展开。

快速引入有产业基础

中国移动能把承载网建设押注在PTN,也在于PTN产业基础可以有效支撑中国移动建网需求。在首次PTN招标中,国内主流设备商悉数中标,中兴通讯、华为各获得35%份额,烽火通信15%,上海贝尔10%,爱立信OEM烽火通信设备获得5%份额。此外,诺西和泰乐PTN设备还获得中国移动进行试点建设的资格。均匀的中标范围,可以体现出国内PTN产业发展已经相当庞大。

中国移动在引入PTN时十分谨慎,从2007年开始测试和试点建设,一直在为PTN正式商用作技术储备和商用经验积累。参加过中国移动试点建设的设备商,对中国移动的3G网络特点和需求有了更深入了解,这有利于运营商节约建网成本和减少网络故障。另一方面,中国移动首次PTN招标建设周期直到2010年第二季度,快速引入PTN建网依然是一个重要要求,已经有实验网基础的设备商显然更能满足这个要求。

业务网 以IMS为核心推进全业务 关键词 ·WiiSE ·IMS ·家庭市场

进入全业务时代,固定宽带接入和高速数据业务的缺失,成为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的短板。 推动IMS部署加速

面对挑战,中国移动提出了以IMS为核心的全业务运营战略,为政企客户的争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俞承志说:“2010年,中国移动将积极推动IMS的部署。一旦IMS部署完成,将由IMS集中控制多媒体彩铃、高清视频会议等数据业务,软交换则负责语音和短信等业务的控制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正在进行一个wIMS项目,强调的是IMS和Web2.0技术的融合,通过开放API和Widget等技术将IMS网络和业务能力开放给互联网用户,并使其融入Web2.0的生态环境。此外,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中国移动的WiiSE2.0计划也将成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下半年展开SAE外围测试工作

2010年下半年,除了持续关注IMS的部署,中国移动也将展开SAE(系统架构演进)的外围测试工作,为网络演进到LTE奠定基础。

“无论LTE还是SAE二者都是针对分组交换域的规划,因为未来的通信是多媒体数据的交互,传统的电路交换业务可以完全基于分组交换的承载。”

俞承志说。一方面,IMS实现了信令的处理和控制,路由;另一方面,媒体流的承载还必须依靠SAE架构中的网元。将IMS+SAE结合,则可以实现核心网端到端的ALLIP。显然,中国移动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方面又抢先了一步。

深度解析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XXXX细分领域策略

深度解析中移动2010细分领域策略对于2010年的中国移动而言,市场、无线、IT、承载网、业务网、数据业务、集团客户、终端八大领域将是决定其落实超常保先战略的关键。背靠5亿移动用户,中移动在不同领域各有取舍。市场复制2G优势规模运营TD关键词·2G优势·补贴·无线城市2009年,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已突破5亿户,继续在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u55d60bbb207lq1bbd16zh7s4eqd201d0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