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份是新生入学之际,正是新生心理问题井喷式爆发的时候,适应问题、情绪问题等各种心理问题集中爆发。针对此现象,高校学工部门及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都应该引起重视,在新生入学之际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帮辅。同时,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应该抓住入学之际,及时进行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3.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师资队伍。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高校内部心理咨询员进行培训,主要培养心理理论知识、心理辅导技巧及心理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心理咨询员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强化的条件下,为“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高校需要全面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做到有问题及早及时发现。 在全校各专业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这一班级干部职位,由校心理中心及院系心理工作站统筹进行选拔、考核及培训。心理中心为班级每位心理委员配发心理手册,及时向辅导员反馈汇报班级情况,让同学们对心理健康引起重视。对于平时沉默寡言,上课或者活动不积极的同学,心理委员要多加关照和关注,及时进行疏导和沟通,向辅导员反映情况,为其解决难题。心理工作站定期召集心理委员开展例会,每次例会对接下来的班级心理工作
及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加强对心委及班级的指导工作,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完善。
5.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通过多元化渠道将心理知识渗透至每个学生个体,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知识。 举办精品活动,加强心理教育。首先做好知识储备开展心理团辅。专业心理老师主持,形式多元,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积极投入。不但可以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原本在个人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可以举办心理班会大赛或者心理知识竞赛,以心理知识抢答、心理效应的解说及问答题等形式开展。增加参赛选手及观众们的心理知识储备,提高心理知识的关注热度,加强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培养。再者可以通过举办心理情景剧、开展心理游戏等多元形式,加强学生间的有趣互动,当艰深的心理学融入情景剧、游戏等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就会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