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郑阳平,张清涛
【摘 要】摘要:为了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234”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创了“Y”型课程体系及“五层三岗”的实践教学体系,三者有机融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重标准。 【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3(015)006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高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岗前实训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立于1999年,经过多年的建设,成为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介绍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多次修订,2008年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2011年根据教职成[2011]6号及12号文件精神,进行了两次重大、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1-3]。创建了“1234”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Y”型课程体系及“五层三岗”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育人理念、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及实践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4-5],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1 “1234”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通过走访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人才需求及IT行业背景调查,了解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创建了“一主线”、“二强化”、“三结合”、“四阶段”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1]。即“1”是一主线,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线;“2”是二强化,强化专业技能操作与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教育;“3”是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4”是四阶段,按四个阶段“同平台、专方向、岗前训、顶岗干”组织实施教学。
1)坚持“1”主线,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认真贯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为河北省地方服务为主,兼顾服务“京、津、冀”周边地区,紧贴IT行业,积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整个每一个环节中,按照IT职业岗位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条主线,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建设。
2)坚持“2”强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全体系培养。在培养人才的每一个环节教学中,除了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以诚信、敬业、责任为重点的职业素质教育。
3)坚持“3”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对教学体系中的每一项教学内容,要做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要落实到实践技术验证,
专业实训要联系必需的理论知识;二是课堂与基地相结合,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三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大学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项目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也通过产学结合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4)坚持“4”阶段,有层次、有步骤的组织开展教学,全面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第1-3学期的“同平台”、第4学期的“专方向”、第5学期的“岗前训”和第6学期“顶岗干”四个阶段组织实施教学,加大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优化实训教学条件,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全面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2 “Y”型“双通道”发展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网络技术方面的职业资格标准,理论知识本着“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优化理论教学体系;本着突出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由原来的宽而浅向窄而专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职业培训模块三大部分组成,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形成有效的支撑,形成两个专业就业发展方向,即“Y”型“双通道”发展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这种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生为本,确立了“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网络生命周期为导线,构建了基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