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论孟子的人格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 要】 本文着重对孟子美学思想中的人格美进行深入分析:孟子认为善才是真正的美,这种伦理观点与孟子的美学思想实现了充分融合,形成了完善的人格美理论体系;孟子对人格美的形成认为是人的修养,即“浩然之气”,它与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人格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抽象表现,这种美好的特质会使人的面容,举止出现变化;孟子在人格美的思想理论中,还将人格美进行了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级别的划分。

【关键词】 孟子;人格美学;美学价值;思想内涵

所谓人格美,就是通过个体人格的表现给人一种精神层面的舒适感、愉悦感。人格美这一话题在我国早期就有着深入的研究,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对此都保留着各自不同的观点,而真正将人格美发展到极致并将其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的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他的人格美思想对后世的美学研究也产生以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仍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一、人格精神作为新的审美对象

在孟子的美学思想中,他将人的行为道德、礼仪操行等美好的品质看作一种具象的声、色,认为这些人格精神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的舒适与愉悦,使人感受到无限的人格魅力,而人格精神也就此成为一种新的审美对象。孟子语录中“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故理义之悦我心”,他明确说明高尚的道德品质给人心理的愉悦就像是色香味一般能够给人真实的美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感官审美模式,将人格精神作为审美的一个新的对象,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述。人格精神本是一种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它何以能够如具体的声色味之类的真实体验使人的心理产生感触呢?这在孟子的伦理道德理念中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1]在孟子的思想意识中,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牲畜之所以有所不同,关键看其是否拥有一颗“仁心”,缺乏了仁义与善心,与牲畜无异。这与孟子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相关性,他生于战乱时期,目睹了大量杀戮,对生命有着一种敬畏与同情之心,在他的思想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美好的向往。孟子秉承了孔子的观点,认为善是人类的本性,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善良与道德又是个人自觉的行为意识,不能由外人强加,在不受任何外力干扰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善才是真正美的善,同样,若是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下而不得不表现出的善实际上就是恶,这种伦理观点与孟子的美学思想实现了充分融合,形成了完善的人格美理论体系。 二、人格美的形成

善的实现需要个体的不断努力,基于此,孟子又提出了“浩然之气”的说法,这种浩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过了长久的精神意志的磨练,要求人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关注生活的细节,不能半途而废。另外,人格美的形成不仅要有坚定的人生志向,还需要树立自己的气节,不能丧失自身的勇气,只有形成了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够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做到舍生取义,在孟子的美学思想里,生命固然可贵,然而在正义与人格面前,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能够违背做人的原则。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散发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辉,这种理性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内心情感的驱使,能够体现出人的大无畏的精神状态。[2]在这里,孟子注重的是个体的自由状态,无论是善还是“浩然之气”,都强调对个体情感的体现,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人格评价依据,它更多的是对人格之美的彰显,它与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形成了完美的统一,是一种渗透于人内心情感深处的意志,体现了人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表明了人格美的逐步形成。 三、人格美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格美作为一种内在的品德修养、精神气质,它与孟子所提出的“浩然之气”有着深刻的联系,而这种人格美也有着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外部形体表现使自己的内心精神状态得以展现,被人们所认识、所了解。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内心充满了仁义理智,便会在外在的行为状态上体现出来,这种美好的特质会使人的面容出现变化,表现出圆润、

和悦,从躯体上看,会显得格外高大、宏伟;从行为举止上看,他的一举一动都合乎礼法。另外,孟子还认为,一个人若是具有高尚的人格,从他的眼中也能够得到体现,心中有仁爱,充满善意的人,他的眼神是清澈的,不含任何杂质;而心术不正之人,眼睛就会显得无光、暗淡。人格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抽象表现,但并不是说这种人格美我们无法感知,一般情况下,通过外在形体表现,我们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其人格精神状态,并引发不同的内心感受。因此,可以说,孟子的人格美思想是将内在美与外在美形成了完整的统一,我们既可以通过外象表现认识人格美,亦可以通过内心的感知体会人格美带来的愉悦感。 四、人格美的等级划分 孟子在人格美的思想理论中,还将人格美进行了不同的等级划分,共包括了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级别,所谓善,就是做事符合仁义之道;而信则是指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中将仁义礼智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美就是通过内在的提升,进而扩展到对外部容貌形色的充实;所谓大,就是使自己的人格光芒无限散发,让更多人能够感知;圣则是上升到天下、民生的高度,用德育去教化天下;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神秘的色彩,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3]无疑,在这六个等级中,善是最基本的,要求人们要在生活中遵循内心最原本的善意,将善作为行为的基本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这样就达到了信,这是一种来源与内心的最真实的善,不受外力干扰,善于信实现了完美统一,就真正具有了美感。孟子对人格美的等级划分,是我国美学史中最早的关于美学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美学思想价值。 五、结束语

通过对孟子人格美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探讨,我们体会到了孟子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他的关于人格美的思想理论尽管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也更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然而这种思想符合了人格美的基本道德要求,也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试论孟子的人格美

【摘要】本文着重对孟子美学思想中的人格美进行深入分析:孟子认为善才是真正的美,这种伦理观点与孟子的美学思想实现了充分融合,形成了完善的人格美理论体系;孟子对人格美的形成认为是人的修养,即“浩然之气”,它与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人格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抽象表现,这种美好的特质会使人的面容,举止出现变化;孟子在人格美的思想理论中,还将人格美进行了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级别的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trlu0u1ec8n6j587ki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