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
紧密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其模具专业的加工要求,以数控技术应用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考核要求为主线,通过前期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学习,学生对模具的生产有了进一步了解,结合企业要求,重点考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工工艺的分析.机床操作,数控编程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后期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件检测与修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掌握基本的数控编程;
2.会使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加工中等复杂零件; 3.会用各种工量具检测工件并有效控制工件的质量。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 模块 项目名称 课程内容 技能目标 学时 模块一: 项目二: 1.数控机床的坐标系,了解数控程能根据图样要求,正确制定编写加工数控编程加工零件的程序。 程序的步骤。 2.数控编程的步骤和方法。 加工序 1.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技术项目三: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正确编写工艺卡2.工艺卡片和刀具卡片的编程方基础 数控加工工艺卡片片和刀具卡片。 法。 及零件加工工艺 2.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正确分析工艺。 3.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 项目一: 1.数控铣床的特点及机构组成。 1.认识数控系统面板。 认识数控机床和刀2.铣削用刀具,以及自动换刀系统2.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 具 等。 4 6 4 项目四: 1.领会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按照安1.数控机床的日常保养和简单调整。 安全生产与机床维全规程操作。 2.操作数控机床的安全注意事项。 护 2.机床的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 1.能够根据零件形状正确编写加工程1.程序的基本编写格式。 序。 项目一: 2.G00.G01指令的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将程序输入机床.并检查加工平面模板 3.工件坐标系的设定方法。 是否正确。 3.能够做到文明生产。 1.会根据工件形状正确使用指令进行1.六边形外轮廓零件程序的编制。 编程。 项目二: 2.数控铣削刀具的使用。 2.准确完成工件的安装.找正和加工。 加工六边形零件 3.正确对刀。 3.做到文明生产。 模块1.零件复合轮廓表面程序的编制1.根据工件轮廓形状正确使用指令进二 项目三: 方式。 行编程。 加工凸模板 2.G02.G03.G40.G41.G42.G43.G442.能够正确制定加工工艺,保证加工数控.G49指令的使用方法。 精度,做到文明生产。 铣编1.内槽轮廓零件表面程序的编制程与1.能够熟练编写加工程序。 项目四: 方法。 2.准确对刀并正确设置刀具参数。 技能加工内槽轮廓零件 2.确定零件加工的方法。 3.做到文明生产。 训练 3.零件质量控制的方法。 1.能够根据工件轮廓形状正确使用指1.内轮廓型腔面程序的编制方法。 令进行编程。 项目五: 2.掌握正确对刀的方法。 2.能够正确制定加工工艺,保证零件加工零件型腔表面 加工精度。 1.综合运用编程指令编制程序的1.正确确定加工工艺.保证零件加工项目十一: 简单方法。 精度。 综合实训 2.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2.能够熟练地编程.装夹.找正和加工3.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零件。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基础
1. 数控仿真室(含UG三维设计软件).足够的数铣(加工中心)设备,以便教师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
2.工具与刀具:寻边器,机用虎钳,机用丝锥,不同型号刀柄若干,不同型号铣刀.钻头.铰刀.镗刀等等若干把,平行垫铁若干,塑料榔头。
3.量具:千分尺.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半径样板.杠杆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塞规.止规等。
4.毛坯材料:铝块,L12或L13。
2 6 10 12 12 8 12 (二)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组织上借鉴“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理论联系实践,力求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1.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活动课程模式,采用“模块-项目-任务”结构形式构建课程内容,融入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2.项目的开展有简单到难,最后到综合,依次展开,以项目教学为依托,让学生在项目中收获更大的技能和快乐。
3.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开展项目训练,让学生自己设计加工工艺和程序,组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学习评价 1.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及其管理机制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落实就业导向。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原则: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3.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学生由评价客体变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求教师从教师的“教”与“学”等方面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建立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是指以每个模块或项目为一个阶段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评价内容可分为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真正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的调整和进展。 项目成绩占50% ,安全规程执行状况占10%,学生态度.实习报告占10%,综合工件考核占30%。
(3)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课程内容更好适应企业。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