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地河水补给地下水较多 B. b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减小 C. c海域此季节风高浪急 D. d海域的洋流自南向北流
13.图9的日照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地日照从会议开幕(甲)到闭幕(乙)期间变化的是( )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14-16题。
14.a是二分二至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15.b纬线的纬度是( )
A.0° B.23°26′ C.66°34′ 16.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③黄赤交角 ④地方时
D.90° D.冬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河流所在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甲“某地降水量”与图乙“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完成11-18题。
17.图乙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图丙中四幅图(比例尺相同)中的植树造林方案,效果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经纬网图”,完成19-20题。
19.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20.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读下图,完成21-23题。
21.R1湖和R2湖分布在不同的( )
A.大陆 B.板块 C.气候区 D.流域 22.两湖比较,R1湖与R2湖的( )
A.湖泊面积差异大 C.湖面海拔差异大
23.R1湖南北两端的距离约为( )
A.230千米 C.540千米
下图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图中M、N两点为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回答24-26题。
B.340千米 D.820千米 B.湖水深度差异大 D.南北水温差异小
2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9时20分 C.21时20分
25.此时,由此纬线向北则图中( )
A.M、N两点均向东移动 B.M点向西移动,N点向东移动 C.M、N两点均向西移动 D.M点向东移动,N点向西移动
26.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此日由M点向西到N的经度差将(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27.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
B.11时20分 D.23时20分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据此回答28~30题。
城市 甲 乙 丙 丁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24°45′ 40°28′ 35°21′ 26°36′ 日照间距 2.02H 1.18H 1.41H 1.86H 28.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 ( )
A.冬至日气温低 B.冬至日降水多
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 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图中D为AB线的中点。读图完成31-32题。
31.若图中ADB线为一根经线,ACB线为昏线,则C点的地方时为
A.6时 B.9时 C.12时 D.18时
32.若图中AD线与DB线分属两根不同经线的一部分,ACB线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且A点地方时为6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 B.南京地区东北方向日出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中纬西风带偏南分布
下面甲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乙图为“此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33-35题。
33.P点的地理坐标为( )
A.70°S,90°E B.70°N,90°W C.70°S,90°W D.70°N,90°E 34.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 B.m日16时 C.(m+1)日14时 D.(m+1)日8时 35.此日后一周内(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P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D.P地日出的时间变早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图,回答36-3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