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教学知识16%
第一章 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 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 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 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 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 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 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 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 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 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三节 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编排与呈现 教科书的基本标准:
(1)选取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反映生物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
(2)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嘘声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3)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 ?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 技术 社会”的思想。
?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 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 演示技能 板书技能 结束技能 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 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 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 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要素:语音和吐字 音量和语速 语调和节奏 词汇 语法 原则: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三节 提问技能
类型:回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要点:清晰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 第四节 讲解技能
类型:解释式 描述式 原理中心式 问题中心式 目的作用:
一、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志趣以及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应用原则:目标具体; 准备充分;
证据例证充分具体贴切;
讲解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增强针对性。
考题:简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不足。
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就某些知识而言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而有较高的信息传递速率。
缺点:1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只有极少的师生交流和反馈信息,会影响学生创造性品格的发展。2许嵩只听不干,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3只靠听信息,信息保持率不高 第五节 变化技能 应用原则与要点:
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确立不同变化技能;
针对学生能力、兴趣、爱好、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各种变化技能之间连接要通畅,有连贯性;
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注意之后就要立马进入教学过程;
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 第六节 强化技能 应用原则与要点
目的明确 注意多样化 做到恰当可靠 情感真实 第七节 演示技能 目的:
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使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的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解答习题时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时,考察学生的观
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能开阔新视野,展现真实自我。
类型:分析法 归纳法 质疑法 展示法 声像法 应用原则与要点:
针对性和目的性 详细阐述 适用性和鲜明性 同上 示范性和可靠性 同上 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 同上
第八节 板书技能 目的:
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教学程序和教学思路; 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类型:提纲式 表格式 综合式 计算机式和方程式
表格式的优点:表格式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书写简要的词语形成表格。也可以先不设计表格,边探索边填写关键词语。 ? 对比性强,便于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容易使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深刻领会所学知识。
?
易于学生找出知识的联系,类目清楚,井然有序,对比异同,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原则与要点:
一、根据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
二、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 三、注意语言、文字的示范性。
四、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 第九节 结束技能
类型: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巩固练习 原则与要点:
接近尾声时及时小结和复习巩固;
结合教学目的内容和重点把所学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小结要精要简明便于学生回忆检索;
授课结束概括本章节内容知识结构,深化重要内容; 安排适当的学生实践活动;
课程结束包括开放型和封闭型。封闭型结论明确;开放型鼓励继续探索;
布置作业要求明确;数量恰当; 结束时间紧凑。 第十节 课堂组织技能
管理性组织 指导性组织 诱导型组织 一.课堂组织的目的: 1.组织维持学生注意; 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行为标准;
5.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组织类型: ? 管理性组织 主要指课堂纪律的管理。
? 指导性组织 包括课堂教学中阅读、观察核试验及课堂讨论环节的指导组织。
?
诱导型组织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和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
基本元素:C,H,O,N 化学 基本单位:4种脱氧核苷酸
结构 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构成 脱氧核苷酸链:由许多的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成
DNA 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及特点:由磷酸和脱氧核糖 分子 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 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T-A,G-C,C-G 多样性 DNA分子特性 稳定性 特异性
第四章 教学策略
第一节 高中生物教学理论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学习方式: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体验学习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自身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形成生动形象的认知。有直接直观与间接直观 作用:
例如多媒体直观演示。既可以展示生物体的宏观世界,又能展示出生物体的微观世界;
技能展示出生物体的静止状态,又能展示生物体的动态景观; 既有利于观察完整的个体,又有利于观察局部器官;
即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实际应用中应避免多媒体的滥用。
启发性原则:是一种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统一的表现。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主动思考;
4发扬民主教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实践性原则: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学活动中应切实把握这一重要方面。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来源于生活实践经验,学生的学的成果最终要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具体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2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确保讲清实验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强调实验操作要领并正确示范,学生操作过程要求对部分操作反复练习,确保规范;
3引导学生由模仿创造向创造过渡,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实施。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着手方面:
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 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教育者本人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总是会投射到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生物理论知识:阐述用词要准确,确保表达确切; 2涉及试验或习题,其中的内容数据等确保准确无误; 3实验教学中,示范操作要规范。 或者: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考题:简述生物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第二节 概念图教学写略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概念图的特征:
概念图中的概念词通常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概念图中包含交叉连接;
概念图中包含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
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概念图的绘制规范: 1) 概念图中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
2)
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择意义表达具体明确的词。任何两个概念和连接着两个概念的词必须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3) 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连接默认的纸箱是由上向下,当由下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要加箭头; 4) 概念名词要用方框和圆圈圈起来。
应用:教的工具 学的工具 评价工具
概念图举例:蛋白质的概念图 约20种 元素组成 C、H、O、N等 种类 R │ 基本单位 氨基酸 H2N─C─COOH 结构通式 │ 脱水缩合连接成 H 多肽 肽键 化学键名称 蛋白质 原因 功能具有多样性 分子结构多样性
第三节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起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的说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基本含义包括: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
(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者帮助者; (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
(4)学生不禁要自己学,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1. 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2.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 成员负起责任来;
4. 适当运用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5. 过程监控和评价。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1)
设计教学活动,预估教学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帮助学生分组;
3) 善于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 4) 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帮助;
5)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综合分析总结学生们的发现。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 学生必须经过训练及练习才能有效地进行,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否则有形无实;
3.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何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增进同学间感情,加强人际关系,学习别人优点,发挥个人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缺点:容易出现分歧,无法统一意见;有的不愿分担责任,影响团体成绩;有的同学容易被忽视,有的占分量又太重;小组之间的竞争容易产生摩擦等。 第四节 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包括: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 交流
形式:发现式探究 推理性探究 实验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 是以学生本身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在学习情境中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内容要点。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学生操作教具,教师监督协助;第二阶段 讨论学习到的经验
推理性探究 是没有自己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主要特点: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直接或间接观察现象;学生通过提出疑问和讨论来得出或归纳出概念。
实验式探究 是一个较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经历,发现问题,辨别变量,形成假设,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自行设计实验,执行实验,验证试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特点是: a. 比发现式探究具有更多的程序和焦点;
b. 需要确认有待回答的相关问题;有时需要陈述一个假设并设计验证这个假设的实验;
c. 实验收集证据的计划必须在动手操作之前准备好; d. 学生要根据拟定的试验计划步骤进行操作并通过证据发现假设可接受性,或改进现有假设。
探究技能 1观察 2分类 3测量 4推论 5预测 6交流7数量关系的识别 8时空关系的识别 9构建假设 10辨别控制变量 11确定可操作性定义 12解释数据 13实验 第五节 直观教学策略 一 直观与直观教学
直观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既具体的直接的生动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后形成的感觉直觉与表象。
直观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资料,或呈现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示范操作;或展示相关媒体资源,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基础上使学生经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直观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一)有助于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六节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第七节 高中生物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额生物学理论教学及策略 (一)讲述与演示结合 1.直观演示感性材料 2.引发思考理性认识 3.互助合作总结概括 4.巩固提高加深理解 5.联系实际具体应用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及策略 实验教学的环节:
① 组织教学; ② 指导性谈话; ③ 学生实验操作; ④ 检查实验效果; ⑤ 小结及清理结束。 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保证时间安排,一般学生动手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 教师要确保学生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操作符合实验规范。
3)
教师适时给与点播指导,监督并督促全过程。
(一)生物学实验/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② 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 ③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⑤ 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⑥ 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⑦ 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验证性实验教学
一般步骤和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验原理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
2.让学生了解为达到实验目的应使用哪些仪器用具材料和药品; 3.燃烧学生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试验;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5.帮助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做出判断和分析,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
探究性实验教学
一般步骤和方法: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提出有关的探究课题,; 2.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记录数据; 4.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5.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实验结果和结论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定理。
① 优点在于:探究式实验教学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② 学生是在亲自动手的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巩固率。
③ 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里、分析综合能力和结局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④ 这种实验教学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动脑、动手状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对现象的观察,问题的探究,以及概念的形成,实质上的理解,结论的检验和思维的发展融为一体,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的组织方法
模拟实验 是教师一边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试验。
一般步骤和方法:1。教师要把实验步骤分好,对每一步骤都要提出要求;
2;教师要把示范演示跟讲解内容结合,不仅使学生动脑还要动手;
3.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检查和点评,; 4.适时放手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分段试验 是将整个实验过程分成几段,教师讲授和演示一段,学生根治操作和观察一段。长在学生已经具备实验技能实验内容较多过程较长的情况下采用。 一般步骤和方法;
1.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教学程序,研究如何分段,每段的具体操作要求、观察内容、思考题目和大致的时间分配等等; 2.上课时。教师要说明并演示每段实验的操作要领,提出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每段实验内容。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检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作业;
3.各段事件分配和各段时间衔接过渡应以大多数学生的试验进度为依据,安排每段实验的时间,注意把握好总体要求,处理好各段时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实验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实验提纲进行独立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