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写的一篇尖锐的时事短评。是一篇驳论文章, 针对敌方的论点与论据本文采取层层批驳的方法。有力地揭穿了敌论点的欺骗性,达到了驳论的目的。
2、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立论在以前所学的议论文中已经接触得比较多了,驳论的文章还没有学过,这正是学习本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驳论的基本特点,明确驳论与立论的根本区别。 2、过程与方法:阅读、分析、总结。
3、思想与情感:认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三、学习重点: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和反驳方法。 四、学习难点:体味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 五、课时安排:共二课时。 六、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排除字词障碍。 学习难点: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了解本文的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1年“九. 写作背景。
一八”事变后写的一篇尖锐的 时事短评。1931年“九.一八” 事变,“绝对不抵抗主义”,仅 三个多月,日占东三省——中 共动员“全国抗日”,爱国学生 两次集会南京,要求停止内战, 出兵抗日——12月17日,示威 游行,“南京珍珠桥血案”—— 12月18日,通电各地严加镇压 ——12月20日,写本文。 了解相关内容。 1
解题。 放课文朗读录音。 注音: 听录音。 庸 yōng 兹zī 埠bù 诧chà 毙bì 捣dǎo 殴ōu 劫 jié 逮dài 诬wū 敷衍 fū yǎn 题目中的“友邦惊诧”是从国 民党反动派的电文上摘引的, 加上引号除表示引用外,还含 有嘲讽和否定的意思。“友邦” 指的是侵略成性的英、美、法 等帝国主义,“论”是评论的意 思。 自读了解课自读课文,思考: 文内容。 1、 本文是驳论文,那么文中敌 人的论点、论据是什么?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反 驳的? 3、 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4、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自学课文。 讨论了解课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文是如何展鲁迅先生一开始就写道:“只要回答: 开批驳的。
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略有知觉的人”指有爱国“略有知觉的人”指什么人?思想的人。“知道”的内容:“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这回学生的请愿,??两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作者在提示了学生请愿的原因这一句明确了事实的真相,之后,接着痛斥国民党政府在说明学生请愿的正确。 葬送领土,却要学生安心读书 不许过问的罪恶行径。文章写 道:“读书呀,读书呀,不错, 学业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 也要大人老爷们葬送土地,以 至学生“放下书包来请愿”,这回答: 2
种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这句话是承前面的两句名怎样理解“放下书包来请愿,言的。是对国民党卖国投降真是已经可怜之至”这句话? 行径的强烈谴责。 这篇驳论为什么在摆出敌论之 前,先交代关于学生请愿等情回答: 况呢? 一方面是提示学生请愿的背景,为批驳作准备,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话题 加以变化了? 回答: 用“不道”一转,引出敌人的反动谬论。 布置作业。。 课文既然要批驳敌方的论点, 你认为有几种方法。 记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具体分析是如何层层批驳敌论的。 学习难点:体味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回忆上节课作者在摆出敌论之前用较多笔回答: 内容。 墨交代学生请愿等情况,这样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学写有什么作用? 生的爱国行为和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既交代了“友邦惊诧”的出处,又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还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为下文全面展开反驳作了充分准备。 了解文章批课文引出的敌论的内容是什 驳的层次。
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回答: 国民党政府通电各地的电文就是敌论的内容。“捣毁机关??悉被破坏”是敌论3
的论据,而“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将不国”中的两个“国”国”是敌论的论点。 的词性是否相同?朗读的重音 应落在哪个“国”上,为什么? 回答: 两个“国”字的词性不同。前者是名词(国家);后是动词(成为国家)。朗读的重音应落在第二个“国”上,“好个‘友邦人士’!”用了什起突出强调作用。 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回答: 反语,以正说反,激愤、讽连用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刺之情溢于言表。 诧”构成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 尖锐地揭露了“友邦人士”的反动本质,实际上“友邦”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所谓“友邦”也只是国民党政第三段只有两个短句,有何作府的友邦,是人民的敌人。 用? 回答: 深刻揭示出“友邦人士”的丑恶面目,用词激烈,表现第四段是从哪一方面来写“友了作者的愤怒。 邦”的? 回答: 作者是退一步假设,从而撕掉了“友邦”的文明面具,“一惊诧,就怕了”揭示了什使其本质暴露无遗。 么? 回答: 4
“友邦”与“国府”的主奴连用三个“倒愈像”和一个“国关系。 下去”形成对照有何作用? “国”下去意指? 回答: 用“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的事实,揭露了“国府”才是搞得“国将不国”的真正罪魁,说明学生请愿正是出于爱国,为了维护国土的完整。而“国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得“友邦”的夸奖,永远如此“国”下去罢了。 回答: 第六段引用电文进一步分析国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下去。 民党政府的本质:党国有何目 的? 回答: 为镇压屠戮人民制造借口,第七段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有以取得“友邦”的欢心。 何作用? 回答: 拟用“友邦”的口吻,指出“党国”是受“友邦”豢养的镇压中国人民的走狗。至此,叫喊“国将不国”的险理解补写的第三部分补写事实,是否真恶用心暴露无遗。 目的。
实?引用“申报”消息的原因? 文章最后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 真实。《申报》是国府主办的报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证明敌论据的不实,纯属造谣诬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