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1.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具特征性的是发热伴主动脉瓣区突然出现舒 张期杂音。
2.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10mm 时,脱落后易栓塞血流远端动脉。
3.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死因。
46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采用大剂量长疗程治疗的目的是杀灭赘生物内的致病 菌;治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首选青霉素。
5.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最明显肥厚的部位在:主动脉瓣下部室间隔。
6.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诊断为心包炎;心包摩擦音最明显的位置在胸骨左 缘第3、4 肋间,深吸气、坐位身体前倾时更容易听到。
7.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表皮葡萄球菌;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
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 菌。
8.可出现病理性Q 波的心脏疾病有:急性心梗、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特 征)、心肌炎等。
9.肥厚型心肌病于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凡能影响心肌收缩力,改变左心室 容量及射血速度的因素均可使杂音发生变化;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取下蹲位等可使心肌收 缩力下降、左心室容量增加,而使杂音减轻;含化硝酸甘油片、取站立位、给予洋地黄等可 使心肌收缩力增加或使左室容量减少,而使杂音增强。 第九章血管外科
47
补充:1.真性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假性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损 伤;夹层动脉瘤产生于有内膜撕裂者。
2.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主要累及全身大、中动脉,以腹主动脉远侧、髂-股-腘动脉
最为常见,后期可累及腘动脉远端的主干动脉,可有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如间歇性跛 行;本病好发于45 岁以上的男性。
3.动脉栓塞时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 然升高引起的。
4.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之前主要有5 个属支: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 静脉、股外侧静脉、股内侧静脉。
5.下肢静脉曲张Perthes 试验阳性者的治疗方法是患者穿弹力袜。
6.最常见的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最易自发破裂的周围动脉瘤是颈动脉瘤。
7.Marfan 综合征可因胶原代谢缺陷,Ehlers-Danlos 综合征可因胶原形成异常,而
发生先天性动脉中层缺陷,导致动脉瘤;白塞综合征可因动脉非细菌性炎症而形成动脉瘤。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消化与吸收
48
49
补充:1.正常人每日分泌消化液的总量约为:6-8L。
2.消化道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及肛门括约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外,其他都接 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3.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和盆神经。
4.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含水量多,酶含量少。
5.食管的蠕动波起源于咽上缩肌,若原发性蠕动波未能将食团推入胃中则食物对
食管的扩张刺激可通过局部肌间神经丛及迷走-迷走反射发动继发性蠕动,将滞留食团推入 胃内。
6.胃酸本身不能促进维生素B12 的吸收;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可促进维生 素B12 的吸收。
7.胃容受性舒张的感受器位于:咽和食管。
8.胃排空速度:等渗溶液比高渗溶液排空快;混合食物排空4-6 小时。 9.胆囊在消化间期可吸收胆汁中的Na+、K+、Cl-、HCO3 -和水,但不能吸收胆汁中
的有机物,如胆盐等,因此具有浓缩胆汁的功能。
10.小肠本身对食物的消化是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或上皮细胞内进行的,上 皮细胞表面的消化酶在小肠消化中不起作用。 11.小肠紧张性收缩的生理意义是:有利于吸收。
12.促进小肠运动的激素有胃泌素、缩胆囊素、胃动素等;抑制小肠运动的激素 有促胰液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
13.大肠的集团蠕动是一种快速、向前推进距离很长的强烈蠕动,类似于小肠的
蠕动冲,通常始于横结肠,可将大肠内一部分内容物推送到乙状结肠或直肠。这种蠕动每天 发生3-4 次,常在进餐后或胃内大量充盈时发生。大肠蠕动(不是集团蠕动)的意义在于将 肠内容物向远端推进。
14.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15.小肠上部的S 细胞主要分泌促胰液素,I 细胞主要分泌缩胆囊素。 16.能使糜蛋白酶原转变为糜蛋白酶的最重要物质是:胰蛋白酶。
17.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的最强物质是胃酸;刺激小肠黏膜释放缩胆囊素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