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都市樊川镇永安小学 臧冬冬
【教材简析】
《月光启蒙》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讲故事、说童谣、说谜语的事,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以“启蒙”为情感线索,条理清晰、读来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言美情浓”、富含“诗情、诗意”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教师诗化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从而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把语文学习转化为情感的诗意之旅。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对歌谣、童谣有一定的认识。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导入,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学生自由读出示的一段,提出问题。
1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题目“启蒙”下加圈)
(设计意图:抓住中心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为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二、品读生情
(一) 1.学生自由朗读1-5节,体会意境。 2.交流自由朗读的感受。
3.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唱起动听的歌谣。” ①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交流感受:读着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③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勾起孩子们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幸福感。并在体会情境中朗读。
(设计意图:从品读到美读,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体会诗化般的文字,在读中审美,在读中品味。)
4.出示:“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理解“吟唱”一词,指导读。 ②理解“深情”一词,指导朗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芳香的音韵”的理解。 5.出示诗歌格式的第四小节文本,指导朗读。 6.思考并回答:母亲的歌声还像什么?
7.学习第五小节。着重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中两个“长”的不同意思。
8.理解歌谣饱含的内容和感情,练习用“歌谣里有 ”说话。
2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理解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9.小结,教师引读“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
1.学习第六小节。结合文中的省略号,思考并交流:母亲还会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2.比较“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与“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两个句子,让学生理解“竟”的含义。
3.指导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对比品读,进一步展示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让母亲聪颖智慧的形象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
4.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 (三)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童谣,想像童谣所描述的画面。 2.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3.总结童谣特点,请同座互相轻声击掌说童谣。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把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4.小结,并引读,内容同前★ (四)
3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