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六章第三节 雨果

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牛平及其各个时期创作

2、 理解并掌握《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及艺术成 就 3、 掌握客观评价雨果的“人道主义”

教学难点及重点:1、《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2、 雨果“对照原则”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 3、 正确分析雨果“人道主义”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组织教学

1885年6月1H,法国举行了一次国葬,有200万人参加,哀悼的既不是 显赫的法

国国王,也不是战功卓著的将军元帅,而是作家维克多?雨果。雨果是 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作品有 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 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2002年他诞牛200周 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 地位。(板书课题)

浪漫主义运动从德国开始,在英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它的高潮却是在法国。 法国作为高卢人的后代,具有激昂澎湃的热情和天牛的浪漫气质,这些都是浪漫 主义文学发展的沃土。而整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和核心人物便是维克 多?雨果。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文学生涯达六十年之久。其创作反 映了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活动,同时又打上了作家本人思想发展变化的印 记。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创作的主线。 二、 生平及创作

(一)第一时期:1802年——19世纪20年代(保皇主义)

1802年2月26日,雨果岀生于贝尚松。其父是拿破仑的一个军官。但是在 雨果

懂事的时候,父亲已经变得相当保守,他的母亲是反动的波旁王朝的热烈拥 护者。母

亲的影响对少年雨果是很深的。雨果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保守(保皇) 色彩很浓,自认为是夏多布里昂的弟子,14岁的雨果在日记中写道:“我要么成 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这时期的雨果指责资产阶级大革命,歌颂保皇 主义和天主教。主要作品是1822年《颂歌集》,因为歌颂波旁王朝,而获得路易 十八赏赐的俸禄。

(二) 第二时期:19世纪20年代一一1848年革命(保皇主义?自由主义) 法国革命的伟业和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开展,使雨果的政治态度和

文学主张转变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他的作品开始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 歌颂民主解放,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而未能 上

演,但其序言却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成为一片浪漫主义的宣言书。在 其中,雨果认为古典主义的贵族艺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反对“三一律”和 其他束缚艺术创作的清规戒律,主张进行自由、个性的创作,号召创作适合于十 九世纪的新文学。

(参看课本定义)1830年,剧本《欧那尼》的上演成功,引发了法国文学 史上著名的“《欧那尼》决战”,这部作品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 则,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历史地位的真正确立。

1831年,浪漫主义杰作《巴黎圣母院》问世,这是最能体现雨果浪漫主 义精髓

的天才之作。

(三) 第三时期:1848年革命——1885年(自由主义一共和主义)

1848年六月革命Z后,雨果由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转向共和主义。1851年, 路易

?波拿马发动政变,雨果参加反对政变的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国外,经历了 长达19年的流亡牛活。直到1870年才会到祖国。

流亡期间,雨果密切关注法国及世界各国的重大事变,广泛接触劳动群众, 激发了深层次的人道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愤怒揭发者,劳动群众悲惨 命运的同情者。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冋国之后,面对普法战争及法国的惨遭失败,雨果大声疾呼保卫祖国并捐款 两门大炮,亲自参加卫国战争。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他挺身而出积极保护受迫 害的公社社员。1874年发表长篇小说《九三年》,再现了阶级斗争的气氛,表达 了个人人道主义思想。

1885年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其举行国葬,他的遗体被送到专门安葬 伟人

的先贤祠。

三、“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主张。雨果认为,占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 一面,而忽视了 “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 利,因而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原则去表现艺术的真实。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写 到:“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 黑暗与光明与共。”

雨果还说,取一个形体上畸形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完全的人物,把他安置 在最突出的地位,在社会组织的最地下的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极上;用阴森的 对照光线从各方面照射这个可怜的东西,然后给他一颗灵魂,并且在这灵魂中赋 予势人所具有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结果,这种高尚的感情根据不同条件而炽热 化,在你眼前使这个卑下的造物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的。 相反,取一个道德上最畸形的人物加以形态的美和雍容华贵的风度,使其罪过更 加突出。从这两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的美学思想,即美 丑对照的原则。

雨果的这种美学对照原则,在他的戏剧小说创作中贯穿始终。他利用这种极 强烈而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品的善与恶、光明与黑相斗争的主题思想,抒发了 自己的人道主义感,谴责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彖和黑暗的势力,现了作家对被压迫 摧残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理想社会的热切追求。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屮美总是与善 紧紧相连,丑总是与恶密不可分但雨果却把美与善、丑与恶在人物身上和谐结合 着,或严重地矛盾着。他的独特之处在以夸张的手法、浪漫的色彩,运用纵横交 错的照,把形象突现岀来,致使其作品的思想性和术性均产生一种撼动人心的魅 力。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雨果运用这一原则创作的经典z作一一《巴黎圣母院》。 三、《巴黎圣母院》 (-)背景

(从背景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1、 现实背景:

《巴黎圣母院》写于法国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1824年,路易 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 天主教会势力更为猖獗,这样就促成了人民群众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高涨。1830 年七月革命后,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 始登上历史舞台。这

《外国文学》教案第三节雨果.doc

第六章第三节雨果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牛平及其各个时期创作2、理解并掌握《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3、掌握客观评价雨果的“人道主义”教学难点及重点:1、《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2、雨果“对照原则”及其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3、正确分析雨果“人道主义”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t58y40cxp6c4rp7oypx5gf8x599m300t0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