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 ou rna l of A nshan N or m a l U n iversity2008210,10(5:19-22 反社会型人格的特点、成因与预防对策 陈 利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
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
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
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
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反社会人格;心理特点;形成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DF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22441(20080520019204
依据人格健康程度为客观标准,可以把人格分为正常人格和变态人格。变态人格亦可称为人格障碍,指在不良的先天素质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人格结构的的畸形和偏离。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边缘
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研究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有密切联系,早期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性格、自控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和形成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不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反社会型人格异常亦称“冷酷性变态人格”,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是变态人格中最易于发生犯罪或违法行为的一种人格障碍,一般从幼年即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儿童、青少年亦称“问题儿童”或“犯罪倾向儿童”,长大后往往犯罪,反社会型人格者最容易发生破坏社会治安并造成危害结果,而且往往“犯罪成癖”,并常伴有“反社会性人生观”,也不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表现为性格中存在着大量与社会规范相冲突的思想观念,极端自私自利,且固执己见,无悔过之心。该类型人在这些特征的支配下,对社会传统文化及现有规范体系怀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极端仇视社会政治制度、法律与道德规范,对周围一切人常常产生攻击行为,愈是社会所支持提倡的,愈是加以排斥拒绝;愈是社会所反对禁止的,便愈加以探求和坚持,从不承认自己有任何缺陷,感受不到良心的谴责,对痛苦的反应不强,而且不考虑未来,易实施政治性、经济性、有组织性和暴力性危害行为。[1]由此可见,反社会型人格异常的犯罪心理痕迹具有反社会性和冷酷性的特点。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特点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表现为持久的人格不协调,主要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人格严重偏离为特征。
(一反社会型人格的认识特点
认知能力较好,有良好的智力,但自知能力较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对自己的人格障碍缺乏“自知之明”,医学上称为“无自知力”,因此不能从失败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以病态的自我为中心,具有极端自私的特点,不能适应周围社会环境,
收稿日期:2008-04-02
作者简介:陈利(1961-,女,辽宁丹东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教授,硕士。 其社会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反复偷窃,反复挑起斗殴违反法律法规,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应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二反社会型人格的情感特点
无罪恶感、责任感、焦虑感、内疚感、真实感情、道德观念、恐惧心理、悔改之心、同情心,表现为多次不履行工作或经济义务,在违反法律法规后显得无所谓或作合理化的辩解,对朋友无信义,对他人不忠实,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缺乏情感不仅表现在对这类行为缺乏罪恶感,同时特别缺乏爱的感情,行为缺乏契合的动机,追求新奇和心理刺激,常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一种驱动力。[2]如性的乱交是反社会人格一个显著特点,他们会无故地抛弃对方,从青少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
(三反社会型人格的意志特点
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自制力差,极端任性,人格偏异非常顽固难移,有时虽能察觉自己的人格问题带来的困难,但却始终不能以正确的认识来有效地改正。行为具有冲动性、攻击性和欺诈性,常常会做出幻想性的行为或较严重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难以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鲁莽并且易被激怒,同时伴有攻击行为,在事先很少做计划,不顾他人或自己的安全,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二、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生物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形成的生物因素源于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生物病因研究成果。
第一,遗传因素。有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大量的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地发现:同卵双生子中共同发病的比例要高于异卵双生子;亲生父母的反社会行为与被领养的孩子的反社会行为相关较高。这些结果显示遗传因素对反社会行为有中等程度的影响。
第二,大脑异常因素。科学家们通过对有脑损伤或患脑疾病的儿童和成年人的观察,发现他们变得更加粗暴、过于冲动、易于激动、易于动气,而且常常是反社会的。所以,“大脑异常说”就推断说,大脑损伤、大脑疾病或大脑异常可能是人格变态的内在原因。
第三,神经障碍因素。神经中枢缺陷研究,通过对皮肤导电性的测试来衡量被测者的心理反应。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反社会病态人格患者的焦虑基线水平过低,对某些形式的压力的自动反应能力较差,并且他们从压力中自动恢复的速度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遇到危险或危险的威胁时,反社会病态人格患者不会像正常人那样表现出身体上对焦虑的反应,并且不会从过去吸取经验。表明反社会病态人格患者可能存在着神经系统发展的障碍。
(二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
心理这一学说主要是有关发生、发展的假设,强调婴儿早期经验在反社会病态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新生儿与动物不同,在出生后若干年内必须有母亲照料和抚养。因此,与母亲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最早雏形,对母亲的爱也是其成年后爱别人的原型。这些原型中包含着接受和表达感情的能力和方式,真正爱的体验、同情和关心别人等,这些都是反社会病态人格所缺乏的;其次,在儿童早期经验中,模仿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儿童从父母或其他家人中模仿一切行为模式,这些早期行为模式继而又受到双亲的奖励或惩罚,从而使模仿到的行为得到巩固。稍长大些,父母的语言、形象使他们逐渐把父母通过奖励而要求的行为,内化成对自身的要求和自我愿意与内在的“良心”。这就是人们的道德观念、良心、自责心理等社会化行
为形成的早期基础。[3]这种发展过程表明,儿童早期经验中,母亲的丧失或“剥夺”对后来反社会病态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社会因素
反社会人格障碍形成与所处的不良的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不良风气。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又卷土重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着世界观、价值观还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攀比思想、权力至上、盲目模仿、打牌赌博等社会不良风气对人的污染有加速发展的倾向。这种情况反映到人的行为上,就是崇尚金钱、贪图享乐,在自己的圈子里物色气味相投的“哥们”,形成小团伙,相互影响、互动作用;社会上的行贿受贿、少数公务人员贪赃枉法、生活腐化等等腐败现象在个体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另外,社会亚文化因素也是导致反社会人格形成的社会原因,与犯罪
02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10卷 心理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第二,社会传播媒介的不良因素。社会上不健康文化传媒如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低级庸俗的电视节目,都是毒害人心灵的精神垃圾。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侵犯、攻击行为是模仿学习的结果,学习是侵犯攻击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予以消除。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暴力在许多影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上有意无意地上演或报道,新闻报道中过度或者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甚至是宣扬武力和暴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心理上尚不成熟的个人,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去学习模仿外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渐形成反社会人格。总之,大众传播媒体中的不良内容对个体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反社会人格犯罪的一个因素。
第三,家庭因素。首先,是家庭结构缺陷。家庭结构的缺陷指父母双亡或一方死亡、父母离异、父母分居、父母残疾、父母有精神障碍、继父继母、无儿无女等结构有薄弱环节的家庭。家庭结构牢固、家庭生活和谐美满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而
反社会型人格的特点_成因与预防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