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高考语文模拟
子高谋。子高军主告言其事,高宗收子高、仲举及郁并付廷尉。仲举及郁并于狱赐死,时年五十一。郁诸..男女,以帝甥获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候景之乱/仲举依文帝/ B.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侯景之乱/仲举依文帝/ C.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候景之乱仲举/依文帝/ D. 文帝又尝因饮/夜宿仲举/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承益恭/侯景之乱仲举/依文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可指进士及第授官。 B. 秩,指官吏体禄或职位品级,也有十年为一秩的意思,故可指任期。 C. 崩,指君主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所以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D. 廷尉,秦时设置的掌刑狱的官职,也是最高司法长官,后世改称太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仲举廉洁淡泊,性情疏简。他外调担任长城令期间,被称赞为政廉明公正;在朝中任职时,不干涉事务,与朝臣也不过分亲近。
B. 到仲举善于识人,深受文帝倚重。他初识文帝,就觉得文帝异于常人;文帝即位后,他历任要职;文帝病重,他入内侍候医药。
C. 到仲举临危受命,不负文帝所托。文帝去世后,王暹等妄图阻止高宗即位,到仲举辅助高宗击败其阴谋,稳住了大局,他也因此受到封赏。
D. 到仲举面对贬退,不善自处,终遭祸患。他被贬后,秘密联络韩子高,妄图不轨,事败被处死,他的子孙因为信义长公主的缘故获得赦免。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举既无学术,朝章非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袁枢。 (2)文帝积年寝疾,不亲御万机,尚书中事,皆使仲举断决。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仲举没什么学识,朝廷典章不是他擅长的,选拔官吏、引荐任用等事情,都出自袁枢。 (2)文帝长年卧病,不亲自处理纷繁政务,尚书省中的事情,都让到仲举自己断决。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文帝又曾经因为饮酒,夜晚住在到仲举帐中,忽然有五彩神光照耀室内,因此到仲举敬奉文帝更加恭谨。句中,“夜宿”的地点是“帐中”,“夜宿仲举帐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D两项。“五采”是“照于室内”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后世改称太尉”解说错误,“廷尉”在秦之后的朝代中,修改过几种不同的名称,但没有改为“太尉”。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廉洁淡泊”与文章内容不符,文章中指出“但聚财酣饮而已”。 C项,“王暹等妄图阻止高宗即位”分析错误,原文中王暹等辅佐高宗即位。
D项,“他的子孙因为信义长公主的缘故获得赦免”分析错误,原文中指出:“仲举及郁并于狱赐死”“郁诸男女,以帝甥获免”,这里指他的孙子孙女得到豁免。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朝章,朝廷典章;引用,引荐任用。(2)御,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
【点睛】文言文阅读筛选题的设误类型: 一、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二、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三、概念错位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四、主旨错位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 五、事件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洞察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隐情”,千万不能脱离语境,就事论事,否则,极易落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 六、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参考译文: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祖父到坦,齐朝任中书侍郎。父亲到洽,梁朝任侍中。
到仲举没有其他技艺业行,然而为人处世耿直端正。初仕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调出朝廷任长城县令,处理政事号称廉洁公正。文帝住在故乡时,曾经拜访到仲举,当时天阴下雨,到仲举独自坐在房内,听到城外有箫鼓的声音,一会儿文帝到了,到仲举感到诧异,于是深深地结交依托于文帝。文帝又曾经因为饮酒,夜晚住在到仲举帐中,忽然有五彩神光照耀室内,因此到仲举敬奉文帝更加恭谨。侯景叛乱时,到仲举依附于文帝。侯景叛乱平定后,文帝任吴兴郡太守,任用到仲举为郡丞,与颖川人庾持一起成为文帝的宾客。文帝任宣毅将军时,任用到仲举为长史,不久兼任山阴县令。文帝继承帝位,任命到仲举为侍中,参与掌管选拔人才之事。天嘉元年,署理都官尚书,封为实安县侯,食邑五百户。天嘉三年,任命为都官尚书。当年,升任尚书右仆射、丹阳尹,参与掌管选拔人才之事都依旧担任。不久改封建昌县侯。到仲举既然学问上没有专长,朝廷典章制度的运用就不是他所擅长的,选拔引用人才,都出自于袁枢。到仲举的性格疏放简略,不干涉时务,和朝廷中的官吏不亲近,只是聚财酣饮而已。天嘉六年,任期已满,解除丹阳尹的职务。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这时,文帝多年卧病,不能亲自处理日常的纷繁政务,尚书省中的事,都派到仲举裁断决定。天康元年,升任侍中、尚书仆射,参与选拔人才之事依旧担任。文帝病得很严重,他进入宫廷侍奉医药。到文帝驾崩,高宗接受遣诏任尚书令入朝辅政,到仲举和左丞王暹、中书舍人刘师知、殷不佞等,因为朝廷人士的期望都归向高宗,于是派殷不佞诈称是文帝的命令遣送高宗返回东府。事情暴露,刘师知下到北狱中赐死,王暹、殷不佞一起交付法治,仍任用到仲举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起初,到仲举的儿子到郁娶文帝的妹妹信义长公主,官做到中书侍郎,调出朝廷任宣城太守,文帝给他配备士兵和马匹,当年升任南康内史,因为国家有哀丧主事没有前往就任。到仲举既被罢免官职住在私人宅邸,和到郁都不能自安。当时韩子高在都城,人马很多,到郁常乘坐小车蒙上女人的衣服前去和韩子高密谋。韩子高军中的主将揭发了这件事,高宗收捕了韩子高、到仲举和到郁一起交给廷尉处理。诏书说:“到仲举才能庸劣,不劳而得到显贵,受任于前朝,官位和恩宠隆重显赫,父亲参与帝王的政务,儿子据有大邦,以礼相待在由婚姻结成的亲戚中已达到极点,权势和帝王的外戚相当。”然而一味这样骄横昏暗,凌辱慢待百官,文帝去世的初期,擅自操纵国家大政,排挤废免皇室宗亲,欺负蔑视台衮大臣。韩子高出身门第卑微,从卑下的地位中被提拔起来,进入台城参与禁卫,以心腹之事加以委任,蜂趸有毒刺,竟敢反咬。到仲举、韩子高,内外勾结,暗中设下奸计,秘密制定背叛的计划。安成王是朕的叔父,亲属中没有比他更亲近的,接受先帝的命令负责导引向上,禀承临终遣命的托付,因为朕年幼弱小,应当保佑。家国的安危,事情归于皇帝的辅政大臣,伊尹、周公的重要,事情没有异议,将相老臣,都知道尊崇。然而率领聚集凶徒,要突然袭击,驻守东城,进逼崇礼,谋划树立到仲举,以掌握国家政权,侵侮排斥司徒,用意在于独揽政权,暗中纠结党羽,正要危害社稷。依靠祖宗在天之灵,险恶的阴谋显露了。前上虞县令陆昉等人告发这件事,都有凭证,并且限定本月七日,实行他们凶恶的预谋。领军将军吴明彻,左卫将军、卫尉卿宾安以及诸公等,又都知道这件事。这些风吹草动,都暴露于朝廷和民间,违背道德,事情骇人听闻。现在大恶被消灭,是罪人应得,都可收捕交付廷尉,严肃地依据刑书正法。惩罚只限到仲举父子和韩子高三人而已,其余的人一律让其自由,都不问罪。\到仲举和到郁一起在狱中被赐死,到仲举当时年纪五十一岁。到郁的儿子和女儿们,因为是皇帝的外甥得以解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次商山 赵嘏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 断崖如避马,芳树欲留人。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高考语文模拟
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 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
【注】①“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②一枝:《庄子·逍遥游》有“鷦鷯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之句。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虽然漂泊四方,倍感艰辛,但还是认为比不上孔子“问津”艰苦。 B.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断崖和芳树,表现了商山景物带来的慰藉。 C. 诗人以“古今”修饰“京洛尘”,将个体感受升华成了古今人的感受。 D. 此诗写诗人羁旅途中寓居商山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触发的人生感怀。 15. 诗的最后一联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含义:若安居故乡,即可快乐自足,而今此乐已失,辜负了故园美景。情感:①对人生仕途坎坷的失落。②对奔走功名产生的厌倦。③对故园之乐的思念。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但还是认为比不上孔子‘问津’艰苦”理解错误,这里的“何曾”意思是“为何”,“似”意思是“像”,句意是“……多么像孔子的艰苦‘问津’”。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诗人旅次商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故乡莫名的思念。“一枝甘已失,辜负故园春。”诗歌最后两句的含义是:如果安居故乡,即可享受快乐自足的生活,如今远离故乡,此乐已失,辜负了故园美景。此诗句表达的情感有:①“一枝”引用典故,这里指得以安身的故乡。“甘已失”表明远离故乡,仕途坎坷,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失落之情。②写思乡情,在客居地看到的景色勾起诗人对故乡美景的思念,往往伴随着对奔走功名产生的厌倦。③“辜负”表达不能欣赏故乡美景而愧疚的心情。“故园春”,指故乡的美景。诗人因长年奔走外乡,愈加思念故乡,对不能随时欣赏故乡的美景而愧疚,表达对故园之乐的思念。 【点睛】诗歌中炼句题一般解答思路: 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
②
①
如果没有你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