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项目教学法——以中职学校为例
【论文摘要】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在制约着老师与学生的进展,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即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与技术,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需求。
【论文关键词】社会进展;教学方式;社会需求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并存,本源在于培育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有问题:培育学生是要面向职业职位仍是面向职业职位群;学生的能力培育是要教授知识和技术仍是既教授知识和技术同时又进展学生社会能力、自学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是选择学科型逻辑仍是工作进程逻辑;课程整合是需要课程间相关教学内容的拼接仍是课程内相关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整合;教学组织方式是大班型、集中化仍是小班型、小组化。因此,需要一种适应社会进展的教学方式来改变教育现状,以此来推动教育的进一步进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宜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一路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即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与熟悉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
课题研究相较,项目活动设计更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以为:“项目是要在一按时刻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项目具有肯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进程,在项目实施进程完成教学任务。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知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进程用于学习必然的教学内容,具有必然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进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缘,在一按时刻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功效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置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必然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术,解决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一路评价项目工作功效。
(二)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进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进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进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术,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式。因此,学生作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会因为兴趣爱好,或是心理因素而踊跃地投入进来,从最初的调查到探讨,期间的设计开发,直至最终形成功效,学生都
作为第一责任人;在整个进程中,按照社会实际需要为蓝本,旨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转化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交际能力。通过参与,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术才能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教育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项目教学法就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将知识与技术转换为直接生产力或是符合社会需求的思维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他们需要及早地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做法负责。同时,通过组织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项目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尊重个体不同,培育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1.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对老师与学生的束缚专门大,老师制约学生,学生反过来作用于老师。以中职学校为例,学校的培育方针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技术,最终走向社会,走向工作职位,这里的技术不单单包括专业技术,更多的是学习的技术,生活的技术,因此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学生的厌学情绪、自身的能力和思想觉悟、老师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与时期进展脱节的教材,都在制约着学生的进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就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对老师的绝对信赖,思想观念上的“逆来顺受”,使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导者,而老师又因为观念及惯性